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青年话题:考研要不要一考到底?
2002-11-29    洪雁 秦廷奎

字体大小:

  考研大军报名的时间又将来临,2003年全国计划招收研究生27万人,比今年招生人数整整超出7万,但相关人士也预计,报考人数将远远超过7万。

  有考生落选是必定的事实。但每年都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考生,他们是“三朝元老”、“四朝元老”、甚至还有“五朝元老”……一考再考,结果总是失败,却不甘心。“究竟还要不要考?”“这到底是不是青春的浪费?”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困绕着他们……

  无奈的画面

  这是中午的时间,天有点沉闷,直让人眼皮打架。然而在重庆大学一隅,记者却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在安静而稀疏的几个石桌前,坐着几个在上自习的学生,专心而执著。为什么?大概是考研的吧?记者靠近边上的一个学生问了一下,一问吃一惊,这竟是个已经考了两年的学生,这是第三次参加考试,他是一家效益很差的企业的职工医院的医生,在重大上考研复习班。他告诉记者,他们单位像他这样考了几年的大学生很多。他们很累,很穷(考研用的补习费和资料费等都要借,工资根本不够支付),很想放弃,但是又找不到好的工作,惟一的希望就是考上研究生了。“对今年的考试有把握吗?”“不知道。”他很无奈地笑了一下。

  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

  像上述画面中考研学生一样的人并不只是一两个,《研究生报考与录取比例表》用数据证明了这个事实。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1995年至2002年间,研究生的平均录取比例为26.5%;某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更低,有些专业的录取比例不足1%。也就是说当一个考生在庆祝自己考研成功的时候,将有三个考生在伤心落泪。

  如此低的比例下,有众多屡考屡败的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在考研的路上耗费了数载光阴,花费了不菲的金钱,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他们更多的是无奈和悲哀。

  然而为什么花了超过他人数倍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却屡试不中呢?综合原因,有以下情况:

  1.能力不够

  在目前的环境下,一个考生应该评估自身以下几个方面的实力:智力、体力、毅力、定力、财力、魄力、动力。只有具备各方面的能力,成功的几率才会大。

  2.方法、策略不对

  (1)一犬追两兔,目标分散,精力不济。边找工作边考研,边上班边考研都无法集中时间进行系统的复习;(2)主动思考不足,采取单纯的题海战术;(3)自以为能过目不忘,只用眼不用手。(4)参考书用书不专一,因为参考书风格的雷同而使自己做了很多无用功;(5)猜题押题,而非踏踏实实全面复习;(6)不重视历年考题,对考试的题型不熟悉。3.环境不好  工作、恋爱、婚姻、家庭等状况不良都将影响考试结果,应综合平衡。

  4.心态不稳

  (1)患得患失,怕自己考不上;(2)在乎他人的说法而影响了自己的情绪,信心不坚定;(3)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到底要不要考到底?

  抓住考研一条路走到底,是否是青春的浪费?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两次考研失败,目前正在准备第三次考试的李先生说:“目前就业形势严峻,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着实不易,而读研是一条提升自己能力和社会地位的捷径,因此一定要坚持到底。”

  大四考研失败,现就职于某知名医药公司的王小姐:“我是学医的,就业面很窄,考研固然是改变命运的一个好机会,但考研实在太辛苦,考不上就不要勉强自己。路,总是有的,关键是看自己怎么去找。现在我在公司做医药销售,一样能学很多东西,待遇也不错。考研并不是惟一的出路。”黄老师(教育专家):“在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变化不大的条件下,连年扩招必然导致研究生人均可使用的资源大幅度下降,因此扩招后毕业的研究生分析研究能力肯定会有所下降。由此,对未来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不能盲目乐观。一考到底的想法并不很现实。”

  曾先生(安盛管理顾问公司负责人力资源咨询的专家):“研究生目前在用人单位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用人单位对研究生也有了比较理性的认识,甚至很多单位是看员工的能力定薪酬,研究生和本科生待遇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考研的同学不能盲目地跟风,而要认真预测自己的专业和所在行业的未来市场变化等,综合考虑是否还要考研。”

  不必一考到底

  综合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得到的结果是“不一定要一考到底”。

  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取得成功的方法很多,不一定非得在考研这棵树上吊死。考生在作考研决策的时候一定要坚决果断,决定之后就要义无反顾、坚持不懈,全力投入。如果考研是你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最多参考两次就能成功。屡败屡战、盲目地将考研进行到底是不值得提倡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解析研招考试“5改4”
· 变了味儿的考研辅导
· 在职读研:要学历还是要学力?
· 明年考研报考MBA法律新闻专业人数居高不下
· 明年法硕联考大纲有哪些变化
· 考研科目调整了 专业课备考就轻松了吗
· 艺术类专业研究生怎么考
· 硕士研究生明年继续扩招 北京下月报名
· 考研 并不轻松的校园时尚
· 研究生明年扩招 考研大军迅速“膨胀”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