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全日制高校有大约560万学生,其中贫困生占20%。对于他们,在现行的“奖、助、减、免、贷”救助体系中,目前最为有效的还是国家助学贷款。但此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工程在一些地方进展并不顺利,尤其是一些三类院校和地方院校,几乎一分钱也没有贷到。
到去年年底,山东省42所全日制高校中有39所与银行签订了国家助学贷款合作协议,只有11所进展顺利。只发放了7000多万贷款,仅占全国的2.5%,不到计划的25%,进度极其缓慢。只有5所学校发放额接近或超过1000万元。有16所学校一分钱的助学贷款也没有贷到,其中甚至包括山东经济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体育学院、山东建筑工程学院、青岛科技大学等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省“二类院校”,更有15所学校助学贷款发放额度不足100万。整个山东有近4万大学生亟待救助。
受国家的贴息计划额度对不同级别的学校实行差别待遇的影响,还有受商业银行总行下拨专项贷款数额的限制,在一些高校获得优先贷款的情况下,另一些高校就只能分到很小的一杯羹,或者根本就无羹可分;还有一些银行出于自身经营的考虑,对“三等”院校根本不考虑。济宁师专、滨州师专和枣庄师专到现在仍然没有找到合作银行。菏泽师专和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在菏泽市政府的撮合下,“傍”上了本市的四家国有银行,但“强扭的瓜不甜”,至今只开花不结果。
山东虽然是教育大省,但离教育强省还有一定差距。省内只有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石油大学(华东)三所部属重点院校,大部分院校实力一般。像山东经济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这些传统的省“二类”院校助学贷款也尚未有任何进展,日子都不好过。那些三类院校和地方院校就更难熬了。尚未开展助学贷款的16所高校多是这些地方院校和泰山医学院等三类院校。这些院校名气小、实力一般,学生就业难度大,偿还能力不足,对银行的吸引力极其有限。目前,这些院校中,助学贷款进展最快的临沂师范学院也仅仅发放了20多万元,临沂医专发放了不到10万元贷款。在这些院校就读的学子背负着比其他院校学生更重的精神和生活压力。
这是以山东为例,据说,在别的省市,三类院校也好不到哪去。“弱势院校”不仅仅是在助学贷款方面受到了歧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这些三类院校和地方院校,还有一些日益衰落的传统省属“二类”学校已经成为高校中的边缘群体。其合法利益不容忽视,急需政策上的倾斜与照顾,否则,这些高校应当享受的正当权益就会变成水中之月。
(人民网济南1月11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