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高等教育的新起点
2003-01-17    端木

字体大小:

  媒体近日报道:北京大学今年招生将采取淡化专业,按院系和学科大类招生的办法,新生可以先入校,学习完基础课程后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今年被北大录取的学生,根据各院系的具体情况,在学习一年、两年甚至三年后,可重新选择专业。

  这项改革举措虽然来得晚了一点,但仍是一个“利好”消息——无论对学生还是对中国的高等教育。

  众所周知,以往多年,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让考生和家长都焦头烂额的难事。他们怎么会知道什么大学的哪个专业适合自己的兴趣和发展呢?于是只能瞎猫碰死耗子,撞大运。而且一旦“误入歧途”,再想转专业,理论上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实际上非常困难。由此造成的弊端是,大量学生硬着头皮学着自己毫无兴趣的课程,好歹拿个文凭了事。严重的,甚至“逃离大学”。在选择信息极度不对称的情况下,专业选择几乎演变成为纯粹的功利判断:什么专业毕业以后能有好工作?

  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决定学生只能学什么,毕业以后只能干什么,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典型做法,理由是只有国家才知道并有权决定培养多少哪些方面的人才。这种“国家本位”的教育体制,把人视为一架巨型机器上的某个零件,完全无视教育的基本规律,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基本上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利。

  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各专业的课程和老师授课水平后再决定所学专业,好处多多。

  首先是这种做法符合教育规律。因为兴趣是决定一个人学习努力程度的基本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课程,没人逼他他也会悉心投入;没兴趣的课程,只能被动应付,60分万岁。不言而喻,选择权与责任感也是成正比的,只有自己的选择才会心甘情愿负起学习责任来。

  其二,学生有了选择权以后,将会对老师的授课水平构成新的评价平台。我们都知道大学里的“黄纸讲义”现象,这是指一些老师的讲义可以使用很多年而没有知识和见解的更新,以致讲义纸都老化成黄色了。以往这样老师的课学生也得去听,味同嚼蜡。而现在,如果你的课很少或根本没有学生选,那你就歇菜吧——老师现在必须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课具有吸引力。

  最后,这项改革有可能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新的起点。大学本科阶段的教育,本质上应当是“通识教育”。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专业人才相对短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尽快专业化,因此,一个专业的学生,往往对另一个专业一无所知。文理之间更是隔着知识鸿沟,理工科学生对人文知识和文科学生对科学知识都高度欠缺。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是不完整的、单向度的,甚至是畸形的。我们培养出大量的“匠才”,却难以产生大师级的人物,与这种跛足式教育直接相关。

  现代教育早已理解到: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渗透功能,一个艺术灵感可能成为一项科技发明的触媒;而科学知识和精神,又是经济、社会决策时不可缺少的基础。没有哪一种知识和素养,对其他领域是绝对无用的。

  正是基于这种深刻的认识,西方许多著名大学,对本科生在文理科方面都有学分规定,耶鲁大学甚至规定本科生必须选修所有四个学院的课程。从本质上说,大学本科的教育,应当是培养“通才”的教育,让学生获得文理诸方面较广博的知识基础之后,在研究生阶段,再开始专业化。这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诚望北京大学以此为起点,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继续新的探索。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大:明年招生稳中有降
· 北大南墙建起文博馆
· 北大上学期共处理作弊学生20人
· 第二届北大学术论坛荟萃学术精英
· 北大加强校务公开 积极促进科学管理
· 北大学子今提问普京 女生关注普京个人魅力
· 北大学生三问普京
· 北京大学师生热评普京总统演讲
· 北大抢招跨学科研究生
· 北大包揽文科“状元”明年将不再扩招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