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规定,今年广东绝大多数高校都将开设“高价班”,这些“高价班”有的称作“公办新机制本科班”,有的称作“国有民助二级学院”。它们将实行“准成本收费”,其高考录取分数线略低于原校本部招生专业,但收费却是原专业的3~4倍。
消息传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样的收费到底值不值?高校扩招的学位会不会成为“有钱人才能读的大学”?政府公开支持高等教育高收费会不会造成教育的不公平?连串问题都可能在今后实践中得到澄清。
记者了解到: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办学经费压力也逐渐增大为此,今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允许所有高校增加录取线B线以“公办新机制本科班”的名义,向社会招收“高价生”,并规定高校B线所有专业都实行准成本收费。收费的标准普遍在万元以上,政策出台后,广东高校纷纷根据自身条件,制订了不同的招生标准。
中大:B线招800名学费1.6万
中山大学将开办“公办新机制本科班”招收同一批次B分数线的考生。该班的录取分数线将定在第二批次录取院校的A分数线以上,今年扩招的800个名额全部投放于这个“新机制本科班”。记者了解到,“公办新机制办学”在培养方式上略有不同,在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活动上实行独立管理,由学校教务部门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同时,公办新机制学生将实行准成本收费,在1.6万元左右。而该校A线招生的专业则与去年相同,收费在5000~6000元左右。
华工:B线招260人学费1.6万
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划分成AB两条线A线为理工、外语、文史、财经、管理类专业计划招生3440人收费标准每学年4500~5000元左右。B线设立软件工程专业计划招生260人每学年学费1.6万元。学生毕业后,由华南理工大学出具毕业证书。
广外:二级学院招1000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今年虽然不存在B线招生但学校新创办“国际商学院”作为“国有公办民助”二级学院在广东省第二批本科线以上的考生中择优录取。计划招生1000人,收费也在每学年15000元左右,学生毕业后享受学位证书与校本部学生一样。
华师:二级学院招4400人
华南师范大学以二级学院的专业面向社会招生B线考生,人数为4400人左右二级学院有南海学院和增城学院两个校区共16个本科专业和30个专科专业大部分为非师范专业本科专业学费每年为1.3万元专科学费为每年9000元。
□校方说法:收费多三倍仍要亏本
一些高校负责人表示“准成本收费”对市民校方都有好处。
记者了解到,这些“高价”收费专业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学校自筹资金办学,都将按规定实行“准成本收费”,而且费用都在每学年万元以上?然而这样的收费究竟值不值?高校能够为老百姓提供怎样的优质资源?
中大:收费比成本只低不高
中山大学的徐远通副校长首先向记者算了一笔账:高校扩招的部分学位,其办学经费完全由高校自筹。因此现在“公办新机制本科班”的学生收费大多数在1.6万元左右,比普通学生的1.2万元只是多了4000多元而已,而这每人4000多元要用来独立地办起一个“小大学”是极不容易的。从成本看,学校所收的费用只有少没有多。
徐副校长表示,“公办新机制班”的学生,作为“教育大众化”体制下招入的学生,他们的素质水平略低,在教学要求和培养模式上自然要更加严格要求,“学生进来时水平不同,但中大一定要保证出去时,一模一样!”正是基于这一要求,学校会考虑对这批学生实行“双师制”教育,即在教学上有指导老师,在生活上又有辅导老师。这些学生所接触的专业也都是学校“精挑细选”的,就业面较广,社会普遍欢迎又急需的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从这一角度看,这些学生比起普通生已经很有优势。
徐副校长表示,“新机制”不是新在“钱收得多”,而是体现在给社会各界更多读优质学位的选择,贫困家庭的学生不一定非要读“高价”学位。
华师:出高价可得优质教育
华南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何崇军表示,以B线入读该校增城、南海等学院的学生和校本部学生的文凭相比,除了具印“增城学院”字样外,“从某种意义上没有什么区别”。另一方面他也表示,读北师大珠海分院和就读北师大校本部学生拿一样文凭,那当然是不合适的,但是现在教育部门对此没有明确说法。
“高价班”的出现并不是坏事,办学必须考虑到成本;对于大众来说,可以出高价来满足自己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这是双方都得利的事情。
广外:多花几万元很值得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务处顾也立处长说,目前高等教育资源非常紧张,不少高校都处于满负荷运载状态。由于是学校或者联合单位、个人出资,不再享受政府投资,所以在学费上也必然比一般的本科生要高。
B线录取的本科生将享受同其他本科生完全一样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在教学和管理上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并且,新机制本科班所设置的专业也都是挑学校最好的专业,既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广东经济发展需求,又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匹配。顾处长认为,从考生前途来讲,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多花几万块钱还是很值得的。
□观点碰撞:高中生 多条保底线是福音
广州市六中的几位高三年级学生对这项举措的实施普遍持比较理性、客观的态度,既没有觉得B线招生会不公平,也没有觉得这种扩招会减轻竞争压力。
该校高三(4)班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他觉得这种招生政策的实施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应该都是福音,只要是真的想好好读书,希望有更好的前途,即使交贵三四倍的学费也值得。
也有考生觉得这1万的学费并不值。高三4政治班的一位女生表示,其实B线招生对他们大多数人应该没什么大的影响。少数成绩特别好的同学会报考省外著名高校,当然就不会受本省招生政策的影响;另外更多的人仍会选择本省重点高校,对他们来说也只是有了一条保底线,如果高考万一失手就多了一项保障。
她还告诉记者,B线生为进名校缴付高出三四倍的学费并不值得,因为毕竟成材主要是靠个人因素,就读学校环境、名气等只是客观因素。
家长:多花钱好过没得读
六中理科班的一位学生家长樊先生表示,重点高校实行A、B两线录取让孩子上名校又多了一个机会。樊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平时成绩不大稳定,所以家里也做了上B线的准备。到时是否交钱进B线新机制本科班,主要看孩子,只要他有能力读,即使砸锅卖铁也会让他读。
另一位高三黄同学的姑妈黄女士表示,读高价书总好过没得读,只是收费过高,一年1.6万的学费实在让家长很难接受,因为4年下来就要将近10万的费用,对于一般百姓来说经济压力实在太大,每年1万还可以凑合接受。黄女士还告诉记者,现在小黄的母亲已经下岗了,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
老师:对条件好家庭有利
广州市六中高三年级组的奥赛班班主任唐庆华表示,广东重点高校实行A、B两线录取以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措施总的来说利大于弊。考生填报志愿仍不免“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情况,今年考生就有了更大机会,减少考生的遗憾。另外,从长远发展来看,读名校的市场需求在短期内是不会消失的,这种措施对于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就非常有利,但毕竟还有家庭条件差的,毕竟要支付每年1万的学费就太困难了。
大学生:读名校能得高回报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已经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他们表示,只要能得到进入名校获取优质学位的机会,即使贷款读书也值,因为一个好专业,一个名学位,将使个人的“含金量”更高。现在就业,企业都看好文凭的含金量,专业的冷热也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投入大,必然高回报”,几年的学费看似多,但很快就可以还清,这样算来,再苦也要去争取。
民办高校:收费放开体现公平
广东信孚教育集团总经理信力建认为,“公立学校收费机制的放开,不但不是对民办学校办教育的不公平,反而是最大公平的体现!”
公办高等学校按照“准成本”收费,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办学校收费机制的放开,将使公办与民办两种机制的学校在市场环境下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