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湖北省教育厅获悉,湖北高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智力支撑的作用,抓好重点科研领域、人才队伍和科研基地的建设,实现了高校科技工作的快速发展。2002年,全省高校科研经费达到13.6亿元。近5年,全省高校科研经费平均每年增长28.6%,比全国高校平均增速高出8个百分点。
湖北省针对大部分省属高校学科水平不高、科技力量分散、高层次人才短缺、经费投入不足的实际情况,提出高校科技工作要大力培育科研优势与特色领域,争创高校各自的科研“拳头”和“名牌”的工作思路,并通过项目、人才、基地三位联动抓培育落实,使高校有限的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向优势和特色领域聚集。从2002年开始,湖北省教育厅同科技厅合作,抓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从教育事业费中每年拿出500万元,资助实验室开放课题,现已立项建设1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着手试行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聘请了两院院士15人和省外知名学者60余人,参加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工作,有100多项课题接受校外科研人员到实验室从事研究,使实验室承担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的能力明显增加。2002年,湖北大学、江汉石油学院和湖北中医学院分别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4项、11项和5项。依托武汉工业学院建设的农产品加工与转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近2年内争取到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12项,获经费资助629万元。
针对省属高校优秀中青年人才少、易流失的现状,湖北省教育厅专门设立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计划,重点培养和支持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高校科技创新增强后劲。全省高校现已立项的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和省级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大都由40岁左右的博士、教授担任,并通过组织中青年学者开展跨学科学术交流、重奖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转化的优秀人才等途径,让优秀中青年科研骨干脱颖而出。目前,全省高校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科技队伍。在全省高校3.8万名科技人员中,中青年科技人员占80%以上,研究生参加科研的人数成倍增长。在湖北农学院渍涝灾害与湿地农业省级重点实验室,70%的研究人员为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江汉石油学院近几年科研项目的主持人,90%以上是中青年教师。
湖北高校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通过开展“百名教授企业行”、科技成果转化、举办科技支援三峡库区暨产学研成果交易会、实施大学——乡镇企业合作计划等途径,加强产学研合作,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近5年来,全省高校受企业委托或与企业合作完成技术攻关项目1.14万项,获得科研经费近23亿元;与企业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800项,合同金额达4.5亿元;高校与企业共建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联合实验室110个,创办科技企业98家,使高校一大批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得到应用和推广,为加快本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武汉科技大学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仅去年通过联合攻关完成技术改造项目52项。湖北大学热塑弹性体项目在湖北鄂丰股份有限公司投产,产生经济效益过亿元。与此同时,湖北高校大力开展科技兴农和科技扶贫,近5年先后派出科技人员1万多人次,到农村开展科技咨询和成果推广,建立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和农业生产基地,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动了当地农民增收与脱贫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