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08年春季高考”16日结束 考生人数创新低——
上海
上海“2008年春季高考”在全市21个考点16日考试结束,参加考试的6177名上海考生不仅让历年考生人数创新低,也成了今年全国坚持“春季高考”改革试点的唯一一批参与者。此前,内蒙古、安徽、北京等地相继停止探索“春季高考”。事实上,考生及家长都支持这一改革。这一原本为缓解考生压力而设置的“春季高考”,为何“叫好不叫座”呢?
■春季高考报考人数每况愈下
今年是上海举行“春季高考”第九个年头,但难掩报考人数每况愈下的窘境。今年参加“春季高考”的考生比2006年减少2303人,招生计划也从2006年的2725名降至1568名。春季高考招生学校数量也越来越少,记者了解到,2008年推行春季招生的上海高校仅有8所,其中4所公办学校,包括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商学院,其余4所为高职(专科)学校。
高考复读生小李是这次“春季高考”考生一员,他说参加春季高考,能多给自己一个机会,“尽管可供选择的大学不多,但多一次考试机会就多一个选择大学机会”,不过他坦言,“没有重点院校参与春季招生,多少感觉有点失望”。参加春季高考的学生中不乏将其当成全国秋季高考“模拟训练”的。
据介绍,“上海之所以坚持推进‘春季高考’,一方面希望为考生提供多次高考选择机会,另一方面希望这块‘试验田’为上海秋季高考考试及招生改革积累经验。”上海考试院副院长沈本良说。
■北京等三地均已放弃春季高考试验
自2000年起,北京、上海、安徽、内蒙古等地先后推行“春季高考”,然而因种种原因,其他三地放弃这一探索,上海成了扛着“春季高考”艰难跋涉的考区。
“春季高考”为何不叫座?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分析,主要原因有二:由于报考人数较少且考生身份受限,点燃不了重点院校甚至一般院校对春季招生的热情;春季入学的考生将“打乱”高校的课程设置、住宿安排等原有秩序,因为招生数量少,春季考生入学后,面临专业选择有限等局限。
沈本良表示,“报考人数逐年递减不能说明春季高考不重要,上海今后几年依然会试行春季高考。”他说,由于参加春季高考的考生是往年高考复读生,随着上海高校秋季升学率的逐年递增,每年复读生的绝对数也在递减。譬如,2007年上海高校共录取9.3万名,升学率为86%,落榜生约1.5万人,今年参加春季高考的6177名考生占落榜生的43%,虽然参考的绝对人数逐年下降,但这一参考比例并不低。
上海商学院招办主任陈敏则告诉记者:“春季高考对招生学校而言压力不小”。她说,由于参加春季高考的考生通常在春季入学,这和秋季入学的学生产生教学、管理时间上的不同步,这对招生学校扩大教学资源、促进学分制改革,加强学生管理、提供就业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教学管理成本会随之增加。“正是由于春季入学学生人数较少、成本较高,许多学校考虑再三,最终选择放弃春季招生。”
此外,一部分通过春季高考考入大学的学生表示,由于春季招生面向的考生基本上是复读生,春季入学的学生自然而然被贴上复读标签,“好像成了学校的另类学生”,这一定程度上让许多学生对春季高考望而却步。
■ “多次高考、一次录取”可行吗?
“春季高考”推行至今,无论是考生、家长,还是教育专家,都认为这一改革为考生增加了选择机会,是好事,按理说应该坚持下去,然而,春季高考的参与方均热情不高,问题在哪里?
唐安国表示:关键在于“考试”和“录取”是两码事,考试的组织者是政府,而录取的主体在学校。“我们应倡导每年有‘多次高考、一次录取’,学生可凭借多次高考中的最好成绩申请心仪的大学,高校则可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自己学校的选拔标准,每年一次向全国招生,这样一来,学生减负的目的即可达到,学校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唐安国说,我国除了每年增加考试次数外,还应让所有学生参加考试,不一定限制于复读生。此外,如果每年增加考试次数,那么,我们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专门研究高考的标准化问题,尽量达到每一次高考的难度系数相当、水平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