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知名人士频陷造假漩涡 学术不端缘何“升级”?
2009-08-11  人民日报  袁新文

字体大小:

  半年多来,学术造假事件不仅接二连三,沸沸扬扬,而且呈现出“升级”特征:一些大学的院长、校长甚至院士等知名人士,身陷学术造假漩涡。

  为什么学术失范现象与这么多学术界权威人士连在一起?是学术不端行为愈演愈烈,还是学术打假力量悄然壮大?

  学术不端司空见惯

  “升级”有其软环境

  中国科协日前公布的“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普遍。调查发现,分别有43.4%、45.2%和42.0%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和“一稿多发”现象相当或比较严重,认为“侵占他人成果”现象相当或比较普遍的比例更高达51.2%。超过55.5%的科技工作者表示,确切知道自己周围的研究者有过至少一种学术不端行为。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及其当事人,相当比例的科技工作者持宽容态度,超过30%的科技工作者表示“非常同情”和“有些同情”,20%表示可以原谅。

  对学术不端行为司空见惯甚至抱有同情心理,无形中为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和“升级”营造了软环境。有些大学校长对身边的学术腐败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打假”变成了“假打”;有的高校领导意识淡薄,受种种因素诱导,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学术腐败的泥坑。

  对此,教育部长周济指出,多年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一系列文件,成立了学风建设指导机构,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然而,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学术失范现象、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学校长身兼多任

  超越底线为“学术”

  选拔学术权威当大学校长,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惯例。可问题在于,人们往往误把学术权威当成管理权威,无论是否合适,大学校长总是要从名教授、专家乃至院士中挑选。大学校长在从事行政管理的同时,一般还承担着各种科研课题和教学任务。为了保持和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校长们总要在百忙中发表论文或著书立说。在这样的职业环境里,有的校长难免会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在学术上偷工减料、弄虚作假,超越学术道德底线。

  因此,教育界人士认为,大学校长身兼多任,既难以专心致志抓管理,又不能一心一意搞科研,是滋生学术腐败的制度缺陷。

  有学者介绍说,理查德·莱文作为一位学有专长的学者,在担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十几年里,却没有带过一个研究生、博士生,也没有挂名领衔做过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莱文认为,大学校长是一项需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全力以赴的事业,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旁顾其它事情。不少专家指出,我们的大学校长也应当职业化,不承担科研任务,不设定科研指标,让大学校长从科研的重负中解脱出来,从制度层面遏制学术腐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为学术不端拉响警报
· 数字化时代的学术不端会让个体学术征信破产
· 建议进一步加强科研道德建设 抵制学术不端
· 零容忍!中科院对七类学术论著署名行为说“不”
· 211家学会联名发布公约抵制学术不端
· 李志民:有利益相关方的监督才能减少学术不端
· 严惩学术不端光靠“堵” 能行吗?国际上最新做法或可“疏导”
· 不涉及学术不端!北大副校长回应论文被质疑造假:少数论文标记错误
· 零容忍!科技部:严重学术不端人员相关荣誉利益全部清退归零
· 裴钢院士:要严格建立规范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和查处程序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