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铃声响起,坐在最后一排的陈君(化名)长长地舒出一口气。接过大四学长递上的钱,他小跑几步出了教室——今天,“收工”了。
“这门《机械齿轮》课我完全听不懂,蛮受折磨,不过嘛……”陈君是本市西南片一所高校广告系的大一新生,刚开学就找到了一个“轻松的勤工助学岗位”——顶着别人的名字上课,代点名、代抄笔记、代划考试范围,一节课拿15元报酬,当场结算。他这样的,在大学校园里有个称谓:“代课族”。
大四学生选定三个“替身”
找陈君代课的是一名大四学生,为逃掉整个学期的课,他找了三个“替身”。
“我找到了工作,但公司要求马上开始实习。我向老师请假,被告知上课三次点名不到就算不及格,重修意味着推迟毕业,想来想去,我只能出此下策。”拿着知名外企给的3800元实习工资,这名大四学生算了笔账——每周10节课,找人代,一节课15元,一个月也就花600元,于是他把“代课帖”挂上了人气颇旺的校园网“交易平台”。
帖子挂出,立刻有五六个学生回应,几番协调,终于说定了三个“替身”。小夏,这名大四学生的同班“好兄弟”则当起“代课代理人”——安排“替身”们代为上课,在每次下课后支付报酬。
课堂上,小夏不轻松。代课的人随时可能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小夏要迅速帮他找到答案,以免老师生疑。“一次,有个老师看了代课同学半天,说,你是不是我们班的啊?”同桌的小夏立刻送上疑惑不解的眼神,“要让老师相信是他自己搞糊涂了。”
“每个老师一周才上一节课,一学期也就8周。大教室里有80多个人,他根本搞不清谁是谁。加上我们同学都很团结,没人会打小报告。”小夏说,为了保证代课的安全性,他尽量安排同一个“替身”上同一门课。
校园网上“代课帖”纷飞
在上海不少高校的校园论坛上,“代课帖”满天飞,一般每节课15元-25元,列出上课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约定付款方式,或当场结算,或银行转账。急寻“替身”的,甚至会开出一节课100元的“天价”,因为要忙实习、忙考证。不少人愿做“替身”,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要是这门课自己感兴趣,学了东西还能挣钱,那就实属美差。
面对这“供需两旺”的架势,本市某大学城的论坛上甚至出现了一个新兴“行业”——代课中介。
“诚代人上课,价格低廉服务周到。”“15元一节课,希望大家多多参与!”“现由于业务扩大,需要代课的人数增多,故诚邀想帮别人代课的人士加入我们的团队,女生紧缺,待遇从优!”这一系列“代课公告”出自大学城里一名大三学生之手,他发现了“商机”,便着手组建“代课团队”。“作为中介,我要收取佣金,每节课2块5。”
最近,这个“代课团队”又在谋划延伸业务——代考。临近期中考试,大学城论坛上冒出不少“寻枪帖”——“寻《C语言》好枪一把!”“寻《机械原理》神枪一把!”“急寻《线性代数》枪神”……在大学校园里,找人代考已不是秘密。一个“代考者”向记者透露,找人代考的,要负责制作假身份证、假学生证,确保“人卡相符”;代考的,则要保证一定考过。“这活儿有风险,万一被抓就可能被学校开除,所以报酬高,500元-800元。”
怎就放不了安静的书桌?
课有人代上、考试也有人代、论文能从网上“复制粘贴”或找人代写……这一连串“代”服务,让人惊呼“不可思议!”且不说刚恢复高考那会儿大学生如饥似渴的学习劲头,上世纪90年代,大学依然充盈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今非昔比,如今的校园怎就放不下安静的书桌?!
“不管何种理由,这一步是走错了!他们轻易跨越了做人的底线——诚实,且丝毫没有愧疚感,这是很可怕的。”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陆谷孙教授忿然:这些出钱的学生拿着全“A”的光鲜成绩单走上社会,不仅对勤奋学习的同学不公,也对用人单位不公。
有些大学生为什么自愿“让渡”受教育的权利?陆谷孙教授分析,这跟授课老师有关,但主要因为少数学生“过度社会化和急功近利,不珍惜知识”,“他们认为知识俯首即得,打开电脑就是知识,不懂得获得知识时的幸福感——恰是这份幸福推动人不断‘求知向善’,超越自我。”
大学本是一座象牙塔,潜心向学的莘莘学子,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当教室里坐进一个个数着钞票的“假冒学生”,校园蜕变成一个明码标价的市场,此风不刹,天亦无语。(见习记者 唐闻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