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3日,清华大学举行“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暨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第15届校长年会”。新华网对前来参加峰会的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租尧进行专访,以下是采访内容: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现在坐在我身边的是香港中国中文大学的校长沈祖尧校长,欢迎您沈校长。首先请您跟网友谈谈您对清华的期待和您对清华校庆的祝贺,好吗?
沈祖尧 :我带着非常兴奋的心情来到这里,因为我看到了这次清华百年有很多从外地来的超过300位的其他学校的校长,清华百年是非常重要的时刻,其他国家对中国也有非常大的兴趣。刚才我到了机场有很多清华大学的学生来机场迎接我们,我感觉非常亲切。清华大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我肯定清华在未来的百年会有更大的成就。
香港中文大学融合东西方文化
主持人:说起香港中文大学我身边的朋友很多也都去投考过,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香港中文大学。
沈祖尧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批中国人从内地来香港的时候建立的一个大学,可以说是为中国人建立的大学。刚开始的时候有新亚书院,联合书院和同济书院,差不多是从60年前开始的,之后几个书院就联合在一起,我们融合了中与西的文化。
香港是沟通国际和中国的桥梁,我们带着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把西方对中国有兴趣的人带到中国,也把西方的思想方法和他们做学问的方法带到了中国理念中。所以我们在过去五六十年中和中国内地很多学校有密切的联系。
推荐阅读:俞立中:通过和世界一流大学合作提升教研质量 推荐阅读:厦大校长:大学一定要按照市场需求来培养学生 推荐阅读:浙大校长:大学要有一流的大师和一流的人才 推荐阅读:哈工大校长:高校应放宽视野不应总盯着排名
主持人:可见香港中文大学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做了很大的贡献,那么在未来有哪些发展重点呢?
沈祖尧:我们在深圳和深圳政府签了一个意向书,想在深圳办一个分校,其中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主要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因为我们现在香港每年只能收不到300个国内的学生,在深圳的话我们就可以培养更多中国优秀的学生,这个是我的想法。
我们也希望把一些外国的学生,特别是对于中国文化有兴趣的人带到中文大学来,因为我们有一些课程是用英语教的,教课的内容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发展,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关于就业
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毕业后终身学习
主持人:沈校长,现在大陆对于大学教育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就业难的问题。不知道在香港的学生目前就业是什么现状呢,他们和内地学生有什么最大的不同呢?
沈祖尧 :香港学生毕业以后找工作不算难,差不多在一年之内90%都能找到工作。但是由于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的工资可能没有20年前毕业的大学生那么好,所以他们面临一定的困难,可能就是两个大学生夫妻,毕业以后赚的钱不能买到房子,但是如果他们努力的话,生活还是可以的。
我们不仅仅培养学生有专业的能力,也希望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地能力,希望学生们不仅仅在大学里面能够学到一些东西,也希望他们毕业之后能够终身学习,希望他们的能力每年不断增强,这样的话他们找工作是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今天是清华的百年校庆,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校长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联想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您又是如何想到发展大学之道的呢?
沈祖尧:我对于梅贻琦校长说的话呢是80%的同意。我觉得有大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正是有了这种大师给学生引道,他们才知道在哪些领域里面去发展。因为在诺贝尔得奖的教授杨振宁先生是我们和清华共享的一位教授,他每年教的书不多,但是他过来给我们讲几句话就会给我们的同学有很大的启发,所以大师很重要。
这些教授有一定的名气和成就,可以对学生有一些影响,学校有了大师以后,他们还要愿意与学生去交往。现在有一些教授可能只是在实验室里面做事,就把教学放下了,这样的话学生可能就没有得到大师的栽培。
我相信研究和教学是并行的,如果他们和学生接触很多,有时候学生来了一个意见也是很有用的,我觉得这是很有用的情况。学生也可以提一些问题给老师思考,特别是在理工科方面,有一些年轻人的想法可能更有创意,我觉得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有大师,也需要有好的学生一起互动,这样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好。
主持人:非常感谢沈校长接受我们的采访,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