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这样长成——本报报道《参悟生命的哲理》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整个学校这几天就像过节一样。”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位教师说。
4月5日,本报在头版头条刊出长篇报道《参悟生命的哲理——北京中医药大学“以文化人”纪实》。在互联网上搜索这篇报道,两三天内就有50多万条相关信息。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文明网、中国共产党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多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主流门户网站,都对这篇报道进行了转载,并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很多读者通过各种途径,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中央媒体如此全面、细致、深入地对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报道,在学校历史上是第一次。”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说。“很多人看了报道以后给我打来电话,其中既有同行、校友,也有以前的患者,大家谈论最多的还是‘以文化人’的办学思考,希望我们继续坚持下去。通过报道,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传承,也被更广泛的社会公众所认识和了解。”
“顶天立地”,人才培养方不迷失
“在社会转型期的喧嚣氛围里,最难得的是上下一心、师生共鸣的坚守。”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蒋占峰说,“读了光明日报关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以文化人’的报道,感受颇多。我们的教育,需要像北京中医药大学这样,在‘顶天立地’中‘以文化人’,教会学生参悟生命的哲理。”
蒋占峰认为,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一些高校在技术层面有所缺失。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成功,在于他们在办学过程中秉持了“顶天立地”理念。他们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技术前沿,解决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流人才,解决一流问题,是为“顶天”;同时,他们不浮躁、不奢靡、不乖戾,校园内经典之声相闻,“大医精诚”文化血脉薪火相传。他们走进社区和打工子弟学校,深入偏远地区、贫困山区展开义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病房中,为患者提供扎扎实实的服务。他们还注重学生医德养成、价值观培育、人格塑造,传承中医千百年来心怀天下苍生的人文情怀,是为“立地”。“但愿‘顶天立地’的校园文化能在更多高校践行,不仅写在教育规划上,更写在师生的行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