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年的时间里,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教育领域在政策制定、对外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实实在在的发展。
从无到有
——从“伟大构想”到“教育行动”
“一带一路”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伟大构想,是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而提出的“中国方案”。5年来,这个前所未有的构想,经历了从无到有。中国从政策层面,一步步推动这一伟大构想落到了实处。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这官方对外公开发布的首个“一带一路”文件中,中国政府首次系统阐述了“一带一路”的主张与内涵,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方向和任务。其中,提到教育是民心相通的一部分。
2016年7月13日,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该文件作为《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配套文件,是国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在教育领域的落实方案,为教育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支撑。文件中明确了教育定位,围绕“一带一路”提供两方面支撑:一是促进民心相通,二是为其他“四通”提供人才支撑。
2016年,教育部与8省(区)签署“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2017年,教育部进一步与5省1市完成签约。依托重点省份的“省部共建”,成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要抓手。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与主要节点省份签约的全覆盖,基本形成省部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网络。
“引进来”、“走出去”
——推动沿线国家教育合作
5年来,在教育领域,中国不断推动和加强与其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积极建立各个层面的教育合作。
从国家层面来讲,中国先后与4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其中,“一带一路”国家有24个,包括中东欧8国;东南亚5国;中亚5国;独联体3国;南亚1国;东亚1国;北非1国。
从学校层面来讲,中国不断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办学的发展。一方面,是“引进来”,在国内的院校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截至2016年12月,我国14个省市的87所高校与新加坡、俄罗斯等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另一方面,是“走出去”,稳步推进境外办学项目。截至2016年,我国高校已在境外举办了4个机构和98个办学项目,分布在14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总体来讲,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还有巨大的空间。
培养国际化人才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一带一路”建设中,离不开复合型、高素质、外向型国际化人才队伍。为保障“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语言文化多种多样,通晓当地语言、熟知当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人才还很匮乏。“小语种”教学面临较大的压力。教育部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计划通过多种方式,在2018年开设94种外语,全面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大力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提出,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据统计,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达到了31.72万人,增幅达11.58%。与此同时,我国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人数为6.61万人,增幅达15.7%,其中国家公派留学生3679人,涉及3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李马英夏)
中国的“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如何走?
接下来,中国的“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要如何走?10月20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一带一路’国家教育高峰论坛”上,教育部相关领导、高校“一带一路”研究领域专家、企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一带一路”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国家教育高峰论坛
活动时间:10月20日
活动地点:成都
活动介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落实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一带一路”的讲话精神,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开放,促进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经研究,决定举办“一带一路”国家教育高峰论坛。该论坛是2018年10月19-21日在成都举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18·秋)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主题: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合作
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四川大学、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
活动议程
10月19日 开幕式
10月20日上午 主论坛
“一带一路”教育高峰论坛
10月20日下午 分论坛
1.“一带一路”与全面对外开放
2.“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合作办学
建设“一带一路” 中国教育做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