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思政课
思政课“混合教学”让手机变成“抬头利器”
2018-01-16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上思政课,学生不抬头怎么办?

  这大概是大多数思政课老师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年来,手机逐渐成为“课堂公敌”,理论再深刻,案例再精彩,大学生似乎都无法让自己的注意力从那小小的屏幕中抽出来。然而,近几年清华大学在思政教学上的探索,让手机变成了辅助教学的“抬头利器”。

  用手机“上课”是一种什么体验

  “你给改革开放打多少分?”2017年4月20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与清华大学学生经历了这样一节思政课。课上,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让学生扫描二维码进入在线课堂,并用手机为大家发来这样一道选择题,还打开了弹幕功能。

  “66666”“我打100分”“深圳人民表示改革开放的好处很多”“99.99分”……同学们拿起手机表达想法。

  “这是一场思想交锋的精神大餐。”当天,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观摩后表示,“学生在听‘死理论’时,没有温度、没有触感、没有质量,这样的课学生不愿意听。今天的课我看到,到课率、抬头率都很高,让手机从‘低头的工具’变成了‘抬头的利器’,这就是我们‘教材攻坚’的主要内容。”

  据了解,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辅助工具“雨课堂”已经在清华大学不少思政课堂中使用。老师和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连接微信,将学生在微信上的答题和评论一一投射在大屏幕上。通过“雨课堂”的答题和弹幕功能,可以现场对学生进行测试和学习成效调查。

  记者了解到,跟以往的教学辅助信息化工具不同,“雨课堂”利用了师生使用率极高的手机App微信,以微信服务号的形式整合课前推送、实时答题、多屏互动、答疑弹幕及学生数据分析等功能。课程开始后会自动生成本堂课程的二维码,学生通过微信扫描进班。课上的每一页PPT都会即时发送到学生端,帮助学生保存课件及回顾课程。

  另外,每页课件下方还有“收藏”和“不懂”按钮,学生可以整理收集不懂的知识点,教师也会收到匿名“不懂”数据的反馈,进而调整课程节奏及重点讲解。此外,教师如果把弹幕功能打开,还可以看到学生的提问、观点,甚至吐槽。

  据了解,清华大学还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包括慕课视频、课堂讲授、小班讨论、课下作业四大要素,它们各有分工,不可相互取代。从2013年秋季学期到2017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已经开展混合式教学试点课程超过100门,课程覆盖30多个院系部处。并且,这种探索和改变带动了全国近百所不同类型的院校开展混合式教学试点。

  新技术手段并不是来抢思政教师“饭碗”的

  在2015年春季学期,冯务中进行了新的思政课尝试。

  那时,冯务中在学堂在线上开设了全国第一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受到全国同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我工作这10年,平均每年教500名学生,10年下来只有5000名。如今,我一年就有超过10万名学生。”

  对于清华大学进行的新技术尝试,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瑜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把思政课延伸到网络空间,既发挥了传统课程的理论优势,还充分利用了当下大学生“不离手机”的习惯。

  然而,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在时间上解放教师,又给教师的课堂讲授带来了挑战,有些教师甚至认为,这些新工具是来“抢饭碗”的。

  对此,冯务中表示,这些技术的确会给教学方式带来改变,但这些改变是良性的。“在课堂讲授环节,不能再重复那些平铺直叙的一般性内容,教师需要讲带有挑战性、争议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的研究才能完成课堂的讲授。”冯务中说。

  张瑜认为,虽然有慕课等新技术手段,但思政课的教学主体还是老师。“新技术是教学辅助环节,对于一门课程来说,老师还是教学的主导。老师的工作量没有减少,反而由于需要线上线下的课程准备和学生互动,工作量可能更大了。我们准备进一步平衡线上线下的比例,不应盲目增加慕课等在线教学的比例。”张瑜说。

  那么,在新技术深入思政课堂的时代,高校应当如何应对?

  在此前举行的清华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表示:“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授课方式,多采用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方法,使教学手段方法更好满足学生的期待。要大力推动思政课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综合运用慕课、微课、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技术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使思政课活起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官方发文!鼓励转岗思政课教师
· 高校“大思政课”建设重在精与实
· 讲台上“1+1”,思政课显活力
· 跨界融合促思政课更接地气
· 思政课在创新发展中传承不息
· 听他的思政课 学生的表情亮了
· 高等学校思政课也能“高精尖”
· 打造最适合学生的思政课
· 坚持“八个统一” 上好思政理论课
· 广西柳州:推进“六个落实”办好学校思政课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