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进入好的大学读书是许多家长的期望。
据澳洲新快网报道,日前发布的《中国低龄留学生研究报告》显示,近几年中国小留学生迅速增长,澳洲成为第二大目的地。
然而,在悉尼本地教育这些低龄留学生的老师反映,近几年,来自中国的低龄留学生大幅增长,其中一部分人生活自理能力差、自制能力差,难以适应异域环境。
这些低龄留学生的父母多在中国国内打拼或者只有母亲陪读,低龄留学生心理出现许多问题。这背离了许多家庭原先设想的抢跑起跑线的初衷。
澳推新政 促留学低龄化
有关数据显示,以往中国的留学生初中毕业后再到澳洲读10年级,基本不存在低龄化问题;在留学澳洲的中国学生大军中,18岁至21岁的学生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22岁至28岁的超三分之二,读研的中国学生仍是绝对主力。
随着澳洲向中国学生开放初中留学市场,2014年中国留学生赴澳留学低龄化成为趋势。中国一家教育集团发布的报告显示,不少小学5、6年级的学生已签署留学意向书,等待赴澳。
悉尼北区车市活高中外语系主任(Head Teacher, LOTE/ESL, Chatswood High School)吕崇伟向记者介绍道,仅以车市活高中的强化英语中心(Intensive English Centre,简称IEC)为例,它是悉尼北区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强化英语中心,对海外学子开放,几年前也就100多名学生,今年已经激增到300多名学生,其中中国留学生比例最高。
强化英语中心原是针对给移民的孩子提高英语水平,了解本地文化,逐步融入本地社区。 但是当时生源不足,原来在悉尼北岸的好几家高中的强化英语中心因生源不足而关闭,随后开放给国际学生,生源多了起来。
小留学生的幸福指数差别大
中国家长的普遍心理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切为了孩子”。哪怕孩子还很小,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还是让其留学。
有的孩子只身赴澳,或居住亲戚家中、或住在寄宿家庭,有指定的监护人,而父母仍留在国内工作;有的则是家长陪读,这通常是母亲在澳,父亲国内打拼的模式。
一个12、13岁的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时独自到异国他乡,没有父母的教导和呵护,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迥异,不可避免的对孩子的心理和成长过程造成巨大冲击,加之孩子个体对环境变化、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适应能力、自理能力等因素,一些孩子并未达到真正留学的目的。
记者采访一位今年刚考上悉尼一家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她16岁来澳留学,直言称出国前全是希望,而到澳洲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全是残酷,语言听不懂,食物吃不惯,朋友交不到,学业跟不上,一切熟悉的人事物都在远离,一切陌生和未知都在逼近。
她说,“刚来那段时间我特别恨,恨所有的事情和人。我感觉像生活在玻璃箱里透不过气,能看到所有的人,但似乎和我没有任何联系,也感觉不到生活的温度。我不明白为什么父母让我们这么小就过来读书,学坏的机会太多了太容易了。有的同学虽然没有学坏,但就是混日子,又能得到什么?”
记者也曾采访两位获得新州年度国际留学生奖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均是高中来澳留学,目标明确,积极参与校内外活动,有的还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服务社区,跳出小圈子,投身和融入社区。对于他们来说,留学生涯充实而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