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聚焦-透视:香港“小升初”什么样?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海选”、“点招”、“共建”、“划片”、“推优”、“坑班”、“保底”……对于家里有孩子小学升初中的中国家长来说,这些都是最熟悉不过的术语。很多城市已开始给中小学学生“减负”,但“小升初大战”并没有偃旗息鼓,那些即将升入中学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一点都不敢懈怠。幸运的家长和学生4月份就会“心里有谱”,但更多人还要再煎熬两三个月。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我们的俄日韩等邻居,是否也上演激烈和漫长的“小升初大战”?在这个关系孩子教育状况的节骨眼上,它们又会有哪些“游戏规则”?《环球时报》驻外记者的调查发现,在很多国家,需要在“小升初”时对孩子重点“包装”的基本上是冲着名牌私立学校,更多的人选择就近入学,当然,这种轻松选择的前提是社会发展和教育资源均衡。
日韩:上私立和国际学校才最难 上世纪90年代,韩国“小升初”的竞争压力也很大,家长为能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会选择在孩子升初中之前搬到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周围。经过一系列教育改革,目前韩国“小升初”的压力已缓解,为孩子上学而搬家的人也越来越少。在韩国,“小升初”难的是上国际学校。由于审核非常严,学生必须有海外求学经历或有海外亲属,才能上国际学校……>>详情
英俄:“小升初”考试有点难 在英国,有调查显示,六年级升七年级的“小升初”正渐渐成为孩子教育的一个关键年。目前英国中小学是这样划分的:法定入学年龄为5岁生日过后,学前班至二年级称为幼儿学校,三年级至六年级称为初级学校,加在一起相当于中国的小学,年龄大致为5岁至11岁的儿童。七年级至十一年级称为高级学校,普遍认为这个阶段“最难最费力”,十二至十三年级称为“中六”,有预科性质,这两个阶段相当于中国的中学,学生年龄在11岁至18岁之间……>>详情
小升初透视:国家均衡资源 家长均衡心理 在国外媒体的报道中,中国的高考是最受关注的教育话题。具体到“小升初”阶段的教育体制,对外国人来说有点复杂。一些人表示,中国人太多,竞争意识又太强,在教育资源限制和不均衡时容易出现各种怪现象……>>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