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部 > 领导活动
李志民人民日报专访指出:治学术不端须改评价体系
2014-10-21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治学术不端,须改变功利的评价体系

——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

学术不端问题突出的原因

  记者:近些年,学术不端已成社会公害。尽管喊打之声早已有之,教育部及一些高校也出台了一些措施,但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大家对社会科学界的情况可能了解得多一些,自然科学界的情况如何?

  李志民:客观地讲,科技界学风并没有根本性好转,学术不端问题也大量存在,比较突出的有:抄袭、剽窃、侵吞他人的学术成果;伪造或捏造实验数据;拼凑成果或将一项研究多处申报成果;不当署名、署名时论资排辈,不能很好地体现真正贡献等。

  记者: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李志民: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也有学术界自身的原因。我国还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如唯利是图、弄虚作假等,对科研机构、大学冲击较大;科研机构、大学及其主管部门,盲目追求数量,学术管理制度不规范,特别是评价机制不科学,同时缺乏对科研人员学术道德教育和约束机制等。

  学术界也对科技评价有很多意见,对评价结果互不服气。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科研几乎所有环节都是市场机制,而评价仍然是计划体制;科研经费主要用于科技开发,不到10%的经费用于基础研究,而评价方法却100%是基础研究评价指标;科技评价用周期短期视点,而评价科研成果却是长期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特别需要反思的是,我国现行的对科研团队及科研人员的评价机制存在严重弊端。对科研人员频繁考核或评价,评价指标看似多样化,但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可能还是学术成果的层次、数量等;学术评价结果与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利益高度挂钩且重复使用,导致部分科研人员想方设法包装去申请课题、发表文章、申请专利及各种奖励,有的甚至铤而走险,于是产生了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还有一种现象值得引起重视,即学术期刊的市场化或论文功能的异化现象。学术期刊是学术共同体发表观点、开展交流的场所,一般具有非营利性、公益性。但近些年来,学术期刊的市场化愈来愈严重,特别在国际上大部分期刊已被几家出版商所兼并,出版商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过度夸大期刊类别的重要性(如影响因子等),这样容易形成对科研机构和广大学者的误导,大家只看成果发表在哪个或哪类期刊,很少重视发表的内容等等。当全世界都认为以出身论英雄有违公平原则,而我们的学术界仍然讲究论文发表的载体,这也是目前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者:学术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李志民:学术不端行为的高发和屡禁不止,说明我们的管理制度有根本性缺陷。其矛盾的本质在于科技管理部门还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思路想问题、出政策,而现实是除了科技经费和科技评价的管理是按照计划经济的体制来运作外,科技所涉及的所有环节基本上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了。因此,要精简科研管理部门和程序,坚持学术行为的客观标准,摒弃小团体、门户分割的陋习。应提倡理性怀疑和批判,倡导学术自由,弘扬求真求实的精神。要适当淡化对成果完成人的物质奖励,减少功利评价导向。公开的资源配置,公平的表达机会,公正的评价氛围,比经费等科研条件更重要。

  还有就是要加强学术规范、加大对学术不端的惩罚力度。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学术不端问题,我国的问题是,惩罚不够严厉或者说总想大事化小。学术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容忍和姑息态度,科研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不作为,被侵权人都没有维权意识或足够的勇气,使得问题越来越严重。当下,我国最需要的是有责任心和勇气去处罚学术不端当事人的学界和科研机构负责人。

  功利的学术评价体系须改变

  记者:的确,对于学术不端产生的原因,大家议论比较多的是现行不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改革的呼声也很高。

  李志民:学风问题受科技评价导向的影响很大。科技管理的评价体系是功利化的指标,成果转化率、奖励等级、论文数量、期刊层次等;科研人员的工作动力是功利的价值取向,评职称,涨待遇,晋职务;学术界内部环境是功利的氛围,以利己主义的心态参与学术活动,学术道德的约束力下降。

  记者:这种不良导向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李志民:科研从起点上就多以功利为目的。以经费到账、论文数量、排名次序和刊物等级等来应对考核验收、评定职称、职务晋升等。如此严重的名利导向使科研人员无法以探求真理的心态专注科研,只能把找经费和发表论文当成科研的全部目的,殊不知论文只是科研工作的副产品。

  科研的浮躁心态,直接导致了科技创新能力低,重大成果少的结局。在我国科技界,天天做梦想获诺贝尔奖的人不多,天天做梦想成为院士的人还真不少。但能否成为院士,不在于梦做多少,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地做出高水平的成果。

  记者:科学的、合理的科技评价应该是怎样的?

  李志民:科学合理的科技评价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到一种既能兼顾社会经济发展、又能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这的确是很困难的。

  科技评价主要应限于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学术评价和对科学家重大科学发现的优先权的确认,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学术交流、确认共识、探讨研究发展方向。当科技评价超出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学术评价机制,成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配置科技资源和实施管理的工具时,科研将偏离其本来目的,异化为利益追逐。

  尽管社会各界对科技评价意见很多,但总体上看,科技评价正朝着更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我国科技评价大约每10年都会上一个新台阶:上世纪70年代前是官员说了算,80年代是专家朋友评,90年代比论文数量,本世纪初比影响因子,现在是计算机随机遴选专家评。但无论规则定得如何公正,都难免受专家知识面的限制,主观判断的偏颇,人情世故的影响。科技评价应该上一个新台阶:靠客观数据积累,让学界广泛参与。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为学术不端拉响警报
· 数字化时代的学术不端会让个体学术征信破产
· 建议进一步加强科研道德建设 抵制学术不端
· 零容忍!中科院对七类学术论著署名行为说“不”
· 211家学会联名发布公约抵制学术不端
· 李志民:有利益相关方的监督才能减少学术不端
· 严惩学术不端光靠“堵” 能行吗?国际上最新做法或可“疏导”
· 不涉及学术不端!北大副校长回应论文被质疑造假:少数论文标记错误
· 零容忍!科技部:严重学术不端人员相关荣誉利益全部清退归零
· 裴钢院士:要严格建立规范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和查处程序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