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现与培养人才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项基本任务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认为,科学基金制是一种区别于行政拨款的科研经费分配和使用的机制。它的主要特点是在国家有关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划的指导下,充分依靠科学家集体进行民主管理,引进了竞争机制,利用项目指南进行引导,对基础研究项目择优支持。这比较符合自然科学和高水平科技人才成长的规律,能对基础研究各要素有效地进行优化配置。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行科学基金制,在基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从1982年开始试行,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加以肯定。经过三年的试行后,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和规划,有效地运用科学基金,指导、协调和资助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工作,发现和培养人才,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可见,从它一成立起,发现和培养人才就是其基本任务之一。这也充分说明了科技与教育工作是密切相关的。
科学基金在发现和培养人才方面能发挥特殊作用,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它是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基础研究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摇篮。一些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许多著名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都是经过基础研究工作锻炼的。要想摆脱模仿和跟踪,有所创新、特别是做出原始性创新,基础研究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对高层次科技人才来说,基础研究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实际上从大学时的研究生阶段就开始了,直至终生。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逐步形成三个层次、若干专项基金的资助格局。三个层次即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
重大项目与重点项目都是以五年计划为周期组织的。“九?五”期间,重大项目约60项,每项经费500万元。重点项目约600项,每项约100万元。面上项目每年资助约3500项,今年的平均资助强度已超过13万元。参加各类基金项目研究的科技人员约6万人(按人头计算),还有约2万名研究生参加研究工作。所以研究生是承担科学基金研究工作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二、关于着重于青年科技人才发现和培养的几类科学基金综合国力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围绕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争夺将更为激烈。科技创新的关键也是人才,是能否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科技人才,特别是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从我国提出和认真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在关于科技与教育工作的许多讲话中,都反复强调了两点,一是创新问题,一是人才问题。江泽民主席在科技大会的讲话中,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力量是青年人。今年6月在我们召开的纪念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5周年的座谈会上,李政道教授以“科学成就在青年”为题作了专题发言,用本世纪科学发展的大量事例,说明了“科学成就,出于青年”,“一代新人才,一片新科技”。朱?基总理出席了这次座谈会,他在讲话中表示,“很同意李政道博士的结论,科学成就出于青年!”“大量的事实证明,成名的科学家都是在青年时代,在20多岁、30岁左右。”“科学的未来在青年,青年一代的茁壮成长,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有几类着重于发现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基金。
青年科学基金这是专门为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设立一种科学基金。1997年开始设立,当年仅资助96项,金额为341万元,平均资助强度为每项3.56万元。到今年,资助项目数为627项,金额为7677万元,平均资助强度已达到每项12.24万元。资助金额今年是1987年的22倍,大大超过了科学基金总经费增长的幅度(科学基金总经费今年为9.6亿元,是1986年基金委员会成立时8000万元的12部)。这项基金受到广大青年科技人员的欢迎,一些后来获得了重点项目或重大项目支持,甚至得到其它重大科研计划的经费支持、已经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科技人员,在回忆当初曾得到过青年科学基金的支持时,都感到这是他们开始走上科研道路的种子钱,当初的经费虽然很少,但作用是很大的。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在人才问题上还会面临着“培养与稳住”的双重压力。因此,我们考虑,还应适度扩大青年科学基金的规模,同时继续提高它的资助强度,希望在今年627项的基础上,明后两年,每年能增加300项,到2001年时能达到1300项左右。考虑到我国目前每年授予博士学位约8000人,博士后出站约1500人,还有其它年轻科技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加之大批60年代毕业的高级科技人员将陆续退休,基础研究队伍亟需补充,应当说这一资助规模并不算大。
2.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这项基金是经中央领导批准,由国务院于1994年设立的。国家设立这项基金目的是促进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国服务,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实施5年来,我们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广泛选拔人才,运用科学基金的竞争和评审机制,经过三级评审,从已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2057名申请者中,5年共遴选了426名优秀青年学者,资助总金额2.68亿元。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与其它类型的科学基金的不同点在于它是以人为资助对象,而不是以项目为资助对象。这有利于营造有创新的宽松科研环境,促进形成以高层次青年学者为带头人的优秀研究群体的形成和发展。据统计,这项基金获得者平均年龄37岁,最小的29岁。具有博士学位的399人,占93.7%。在国内获博士学位的242人,他们所占比例逐年提高,从1994年的47%上升到1998年的68%。这项基金获得者5年有251名来自高等院校,占58.9%,175名来自科研院所,占41.1%。获得者十分珍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荣誉,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勤奋钻研、努力开拓,已经或正在成长为优秀的学术带头人。
这项基金在吸引和稳住一批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回国定居工作,发挥了很好作用。获资助者中有342名为留学回国人员,占80.3%。其中有22人申请时还在国外工作,他们通过国内单位提出申请,经过评审后获得资助。目前,除2人因国内单位希望他们在国外再多留一些时间外,其余20名都已按计划回国定居工作。
对于有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暂时还不能回国定居工作的,为了支持和鼓励他们短期回国开展合作研究,1998年,以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的方式,对他们的申请进行评审后,也给以资助。1998年就资助了30人。
由于这项基金实施以来受到科技界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效果明显。今后,经朱?基总理亲自批准,每年经费从去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8亿元。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国务院领导对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关心与支持,也是对青年科技人员的殷切希望。朱总理说,“希望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办得越来越好,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由于今年经费增加,今年的国家杰出科学基金资助的人数从100人增加到133人,经费从原来的3年60万元增加到4年80万元。海外、香港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资助人数也从去年的30人增加到今年的54人,资助强度从3年30万元增加到3年40万元。我们一定要按照朱总理的要求,用好管好这项基金,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3.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1995年3月,苏步青等11位著名科学家、教授向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写信,针对我国基础学科本科教育阶段的困难以及原国家教委1990年启动的“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中经费严重短缺的情况,呼吁党中央、国务院增拨专款,建立“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经江总书记亲自批示,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由国家财政专项拨款,“九?五”期间年度经费6000万元,五年共3亿元。这项基金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的一项专项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和组织实施。
这项基金绝大部分用于支持分布在39所大学的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质、海洋、基础农学和基础医学等15个专业的83个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9%的经费用于科技部提出的大科学工程和特殊学科的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管理暂行办法》是由科技部牵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制定的。根据《办法》,设立了由四个部委的领导和知名教授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基金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的决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基金组织实施中,充分发挥基金制管理的优越性,贯彻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于1998年上半年组织了83个基地的申请,按数学与力学、物理学与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基础农学和基础医药学等7个学科召开了评审会。从参评的83个基地中评选出23个优秀基地。根据评审结果,前三年的经费15905万元已经拨付各基地。
这项基金实施两年多来,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基地在教学设备、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得到很大改善;图书资料普遍增加,并通过上网实现信息交流;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到加强,绝大部分基地都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教学内容和教材进一步改进,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这些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这项基金是在基础科学大学本科生教育遇到严重困难时国家及时给予的一笔数量可观的经费支持。许多教师说这是“雪中送炭”,是“久旱逢甘霖”。得到基金支持的基地十分珍惜这笔来之不易的经费,认真筹划、合理安排,使资金发挥较大作用。它的实施,不仅将基金制的管理机制运用到教育经费的配置,而且开创了我国基金委员会支持大学本科教学条件建设的新局面,既拓宽了教育经费的投入渠道,又将高等学校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与基础研究紧密结合,有利于在我国的基础研究事业中更好地发挥高等学校的作用。
我们建议,“九?五”后应继续实施这项基金,争取在2-3个周期(一个周期为5年)达到和国际接轨的目的,为21世纪做好人才的储备。
小平同志说过:“我国科学研究的希望,在于它的队伍有来源。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我们要努力做好科学基金工作,为我国研究生培养工作,为向我国基础研究队伍不断输送高水平的人才,为大力增强我国基础研究的力量,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出应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