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加快了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扩大了部分高校的招生名额,使更多学子有了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机会。特别是为了配合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战略,增加了内地高校对西部地区考生的招生名额。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扩大东、西部地区的沟通和交流,缩小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差距是一项举足轻重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内地的普通高校带来了一些新课题。
我院近三年先后招收了数百名西部地区的考生。以1998年为例,我院在青海、贵州、甘肃等西部地区共招收了160名学生。通过与西部大学生的接触,我们不难发现,在他们身上大都会体现出西部劳动人民那种朴实、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在生活上勤俭、朴素,在劳动中吃苦、耐劳,这些有目共睹的长处、优点无疑会对内地,特别是城市的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但学习成绩不理想,又一直是困扰大多数西部学子们的一道难题。
那么,影响西部学生们学习成绩提高的主要症结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考入学成绩低是一方面,但这并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其次,是自身的心理状态调整、适应较慢,主要表现为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改变现实环境,与同班、同寝室的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少,人际关系不够融洽、和谐。由于学习成绩及家庭经济条件等差异产生了“自卑”心理,不能很好地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态,常表现为沉默寡言、独往独来、自我封闭;再其次是普通话水平不高,这不但影响了与其他同学的交往、沟通,更直接影响了对教师课堂授课内容的理解与接受,还进一步影响了外语的学习。
由此看来,对高校中的大多数西部学子来说,决不是一个简单的就成绩抓学习的问题,这既涉及到学校的党、团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涉及到学校的教务处、学生处、教学系、班级直到寝室的管理,还涉及到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必须站在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度上,本着对西部学子的关爱,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努力为西部学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帮互助、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
为此,我们学院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首先对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分级教学,如1999年新生一入学,学校就根据考生的入学分数,在开学前组织了一次外语测试,再根据入学及测试的两个分数,将学生分成普通班和预备班。将70分以下的学生全部从各系分离出来,全院人组成了3个预备班,由外语系系主任亲自带班,挑选教学效果较好、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预备班的任课教师。并适时、有选择地举办各学科的重修班、补习班。重修班甚至特聘已退休的有经验的老师来授课,同学们反应很好。学院还制定了教师晚上答疑制度,确保学生可随时进行咨询,受到学习有困难同学的普遍欢迎。
学校从1999年开始实行了学分制,学籍管理也随之做了相应的调整,使之更趋合理、规范。此外,学校还以系、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们开展各种联谊活动、社会活动,增加同学间的交流;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活动;在同学中开展“互帮互学”活动,提倡“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通过以上一些具体举措,西部学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机械工程系99级共招收12名西部学生,其中来自甘肃的王××,在第一学年五门基础理论课考试中,成绩均在70分以上,列班级第十名,全部12名西部考生没有一名学生降级。
最近,国家教育部又出台了扩大招收西部少数民族考生的政策,这无疑将使更多的西部学子们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如何能使这些学子特别是入学成绩较低的学子们既能走入大学校门,又能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这将是摆在普通高校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在此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对高校的教学、学籍管理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给西部学子们在大学的一、二年级一些优惠政策,以让他们有一个适应期、调整期,尽快赶上其他同学。同时学校、教师、同学也应该多关注西部学子,多献上一份爱心,为西部地区培养出更多、更好、更合格的栋梁之材,为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做出贡献。
《中国教育报》2001年10月12日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