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 人才培养 > 人才培养研究
两会:入世后,中国需要什么人才?
2002-03-11    新华社记者 张晓松 李术峰

字体大小:

  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培养和选拔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需要的各类人才。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人才需求层次会发生什么变化?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期间,记者就此采访了政协委员、会外专家和大学生,从他们的交流和对话中,探寻问题的答案。

  山西校长——香港董事长: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对话

  谢克昌(全国政协常委、太原理工大学校长):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了,我国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人才现状仍远远落后于时代。在我们山西,每1万人当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201到225人,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和大学本科的比例仅为10%左右。而且,这些人才大都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传统产业,在农、林、水、牧和第三产业中人才严重不足。适用性人才、特别是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人才很少,能够适应国家“十五”计划发展的产业人才更是奇缺。

  我进行过一些分析性的预测,到2010年这段时间,不发达地区对初中级人才会有持续的需求;2010年后对人才数量与质量的需求将同步增长,并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2050年后将更强调人才质量上的要求。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我建议,在近一时期要大力实施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人力资本投入,建设一批有形或无形的人才市场,以实现市场对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我们特别希望发达地区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

  计佑铭(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志成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内地的人才本来就很缺乏,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个问题更显突出。

  相对来说,香港的人才资源相当丰富。尽管如此,香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仍在不断加大,过去3年间的教育开支预算已达1500亿元,未来10年还将再投1000亿元,用以落实所有的教育改革建议。

  我们能为中国的人才战略做些什么呢?最近,近百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举行了大型的高级人才招聘活动,吸引了上万人次参与,这在香港历史上是少有的。应聘者除了香港人外,还有台湾人,甚至有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的人才。这给我们很大启示,一方面这说明香港聚集了大量人才,并且这些人才愿意到内地去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香港是一个国际信息中心,在香港搞招聘可以吸引全世界的瞩目。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香港的有利条件,在这里建立一个人才交流的平台,广纳全世界的专业人才为己所用。

  经济学家——人才专家:关于人才争夺的对话

  萧灼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科学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两种我们都需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不能只强调自然科学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性,现在我们的企业经常出现决策失误、管理混乱、效益下滑等问题,这往往不是技术水平低造成的,而是经营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

  高学历、高学位的人才,低学历、低学位的人才,受过系统教育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成长起来的人才,这些都是我们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人才。在一个企业当中,不是高学历、高学位的人才比重越大越好,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合理的人才结构。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是我们实施人才战略的目标。对于本地人才和引进的人才,对于国内培养的人才和海外留学归来的专家,我们应当同样重视。最近,金融界有一句话“海龟(归)上岸,土鳖滚蛋”,是说近年来大批留学回国人员颇受重视,而国内培养的博士却受到冷落,甚至连合适的工作都找不到。我要告诉大家,本地和尚也是会念经的,而且念得也不错。

  卜凡伟(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经济全球化既包括资本和技术的全球化,也包括人力资源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高科技人才显得十分缺乏,流动也十分频繁,世界各国对于高科技人才争夺将空前激烈,这种争夺往往成为未来国际关系中的焦点问题。

  据我所知,2000年的时候,美国短缺45万名科技人才,据说这个数字到2006年将扩大到65万。美国人才的缺口靠什么去填?主要靠引进外来人才。可以想像,在未来的高科技人才争夺战中,发展中国家将明显处于下风。

  我国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十分强烈,但目前的情况很不乐观,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出国留学人员都留在了国外,人才流失很严重。比如,在美国硅谷,共有2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6万是华人。近年来,国外大公司还专门在北京设立了15家研究开发机构,专门利用高薪网罗国内的高科技人才。

  高科技人才是国家的精英,是未来的希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认为,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打好这场人才争夺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两会代表为“败学症”把脉寻方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