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热点
调查:辽宁高考文科状元从港大休学的前因后果
2013-10-15    新华网-四川新闻网

字体大小:

  北大之梦

  因一篇《古顽》“迷”上北大

  “小陈本科是学高能物理的,不知道他经历了怎样的核裂变,最终考入古典文献专业。如今他博士要毕业了……这种‘专业急转弯’在中文系屡见不鲜,就连我本人,也是由微生物学蹦到这里来的,可见人类中的一些变异品种对于冷僻无用的事物的追求总如飞蛾扑火一般……”

  这就是刘丽朵发表在2010年北大中文系系庆校刊上的文章《古顽》。2012年的夏天,刘丁宁和她的几位同学一起到北大参加了一个中学生夏令营。让刘丁宁的高中同学、如今也就读于香港大学的魏新元不解的是,在北大待了5天,他们去听了一些讲座,但并没有中文系老师来讲课,不会对北大中文系有多深的了解,刘丁宁产生那么深的感情和向往好像并不现实。在魏新元眼里,刘丁宁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所有人都知道她特别喜欢文学,是一个具有古典气质的人,向往“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魏新元并不知道,具有古典气质的刘丁宁看到了发表在北大中文系系庆校刊刘丽朵写的那篇《古顽》,这让刘丁宁对于北大中文系的向往更加如同火焰加剧燃烧。刘丽朵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刘丁宁主动联系上她并和她见面后,就和她讨论文章里描写的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师生的生活。在刘丁宁看来,自称“桃花源遗民”的自己,也因为这篇文章对北大中文系那种古朴氛围产生了想象。

  “她特别理想主义,让我想起年轻时候的我们也其实那样理想主义过。”刘丽朵说,在和刘丁宁的交流当中,她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就是刘丁宁虽然年轻,追求的却是理想中的饱满精神文化。她考虑学什么专业,并不是考虑以后找什么工作,进什么公司,而是更多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把物质、利益什么的看得很轻。

推荐内容>>辽宁文科状元离开港大回高中复读 称北大更适合 
推荐内容>>辽宁文科状元离开港大回高中复读 专家分析原因 
推荐内容>>高考状元放弃港大 复读再考只为北大?港大回应
 

  休学之惑 粤语授课难适应 几门课程和“古典文学”没关系

  此前有媒体报道,刘丁宁就读港大读的是最好的专业金融管理,而这个专业是父母帮她挑的。魏新元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刘丁宁是自己选的专业,因为她喜欢文学,选的就是香港大学文学院。

  而刘丽朵则进一步向成都商报记者证实,专业选择这个问题,是刘丁宁的父母向其妥协的结果。刘丁宁按照父母的想法填报了香港大学,而父母最终尊重了刘丁宁本人对于专业的选择。

  但踏上香港的这40多天,对于刘丁宁来说确实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内心并不情愿上港大的刘丁宁不止一次在QQ、微信上对刘丽朵透露,在这里每一天都是煎熬。成都商报记者从刘丁宁父亲刘兵口中得知,刘丁宁回来后身体状况并不太好。而刘丁宁70多岁的外公张引涛则表示,香港天气比较潮湿,刘丁宁去了不久,全身长满了疹子。

  “1不是1,念‘牙’,去了香港就听不懂话,像聋子一样,就听懂一个字两个字。”张引涛向成都商报记者证实,刘丁宁去港大读书以后遇到的很大的问题就是,遇到用粤语授课的课程时难以适应。这让好强的刘丁宁很着急,很怕自己听不懂而落下课程。

  目前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北大师弟胡光明曾受刘丽朵之托照顾刘丁宁。对于语言关的问题,刘丁宁求助了胡光明,给其打了电话。根据胡光明人人网的日志,他说,刘丁宁告诉他完全听不懂广东话,而且几门课程跟她想象的中国古典文学没有关系。胡光明表示,港大文学院本身就很少有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教授,其本科课程设计上缺乏古典文学不足为奇。港大文学院,其学术研究方面,向来着重于西方文艺理论、思潮。这也在根本上与向往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刘丁宁的思路相悖。

  胡光明在人人网的日志透露,香港很多大学基础课程的授课者,都是并不属于大学的、具有兼职性质的硕士生、博士生,他们大多来自香港本地。再加上香港高校本科生中,本地生占绝大部分的比例,广东话授课几乎成了一种必然。在大学的范围内,本科课程里最有香港特色的是导修课,几乎每个课程都有。导修课是一个让学生在助教与老师的帮助下,训练自主学习的好方式。在同学中大部分的本地生基本用广东话交流的情况下,就算你再努力学习,对广东话所知依然有限,当周围的交流(学习的讨论)基本上是没有文字材料的广东话时,她就只能“看着发呆”了。

  对于在港大的不适应,刘丁宁也找过她的高中同班同学魏新元一次。魏新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那天来找我,说眼睛不好不习惯长时间看电脑,我说你要适应。”魏新元说,在港大,上课、作业、考试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魏新元还劝刘丁宁,没有一个学校完全按照你的想法,你得去适应,日后你去工作,进入社会也离不开电脑。刘丁宁的回答是自己再坚持坚持。

  刘丁宁还曾告诉魏新元,她在香港不熟悉环境,也不熟悉路。“我说我可以带你走,打印、复印、吃东西,都可以带你去。”魏新元说,刚到香港时,他感觉刘丁宁还是比较满意。但香港大学授课和内地大学有很大区别。这里没有班级也没有辅导员,外界的引导和督促突然都没有了。“每天只有邮件通知上课的地点和时间,即使不去也不会有人管你。你要选什么课,也是自己决定,学校不会干涉。这种自主的环境,我猜测她是不是也会不适应。”

  “有人说她是为了72万港币的奖学金才选择的港大,我希望你可以帮忙粉碎谣言,绝对不是这样。”魏新元说,港大每年的学费是13.5万港币,住宿费是4万港币左右,4年加起来已经差不多70万港币了。奖学金差不多就是4年的学费和住宿费。而香港生活成本高,一天吃东西都需要100~150港币。刘丁宁选择学校不可能为了什么经济利益。

  “一天花100元,哪行啊。”对于外孙女香港生活成本的问题,张引涛这样感慨。其实,刘丁宁一家在辽宁本溪只是普通家庭,母亲在保险公司上班,父亲是本溪市地税系统的普通公务员。退休的张引涛目前居住的居民楼非常陈旧,家中的家具也是好多年以前的。

  最新动态

  复读后,月考得了全校第三名

  在香港大学办完休学手续的刘丁宁,在国庆期间回到了老家本溪。国庆假期之后,刘丁宁低调地回到本溪高中复课。而包括魏新元在内的几个同在港大读书的高中同学完全不知道此事。

  “我们有点不解,她在走之前完全没有和我们讲过她的想法,没有任何交流。”魏新元说,自己是看到微信群里一个同学发了猜测消息后,打电话问了一个本溪高中的同学才知道刘丁宁真的回去了。“她应该和我们沟通一下,不应该草率地回去。”

  刚回来,刘丁宁就碰到了学校的月考。结果,已经丢掉高中课本4个月的她还是考了全校第三。

  外公张引涛说,刘丁宁从小学习好,也特别要强,回家就趴桌子上学习、写作业。成绩稍微不好,就哭得特别伤心。而且,刘丁宁没去香港之前,就说了要回来考北大研究生。“她就相中北大了。”

  刘丁宁要强而又有主意的一面,在小学升初中时充分展现过一次。张引涛说,刘丁宁小学毕业,本来按照片区上不了她想上的那所中学,结果她自己跑去找了校长,把小学的成绩和奖状都给校长看,结果就去了。(来源:成都商报 赵倩)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港大研发超薄感应器 检测炎症较抽血快30倍
· 港大内地报名人数猛降 今年9400人
· 港大明年内地招300人
· 全球招聘 政府放权 学生参与 港大这样选校长
· 港大今年内地招本科生预计不超300人
· 港大一男导师偷拍女生出浴遭拘捕缓刑1年
· 时评:二十一名省市状元读港大是一针清醒剂
· 港大择优录取内地生 学费不菲每年11.9万元港
· 港大录取逾300名内地生 22人获省市或单科第1
· 肖兵:关注自主招生联考 公开叫板港大(视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