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
北师大二附中校长曹保义:躬耕于中国教改试验田
2011-07-28    新华网

字体大小:

  践行“欣赏型德育”

  德育过程从实质上说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迄今为止,德育界实际上主要信奉的是一种品德“转化”理论,即认为德育过程就是一种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化过程,即教师由外而内向学生灌输价值观念,培养成人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认为,“转化理论”作为一种强调“灌输”的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德育对象的主体性。长期以来,我国德育在思想上的某种强制特征之所以“挥之不去”,其教育思想上的根源即在于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承认儿童具有先天的道德禀赋,德育过程实质上不是由外而内的转化过程,而是由内而外掌握或生成的过程。“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必须同时提出,以形成德育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这样一个完整的命题。德育过程的本质是道德学习主体在教育工作者创设的特定价值情境中不断主动和自主地改造自己的品德心理图式,不断实现道德人格的提升。

  由此,基于“德育过程是对学习主体道德自主建构的帮助过程”这一理论依据,檀教授提出了欣赏型德育模式建构。

  自2007年以来,曹保义校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引入檀传宝教授的《欣赏型德育模式》,同时和学校“强调德育实践”的教育观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实践“欣赏型德育”,通过德育内容和方式的审美化改造,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曹校长进一步为我们解释道,《欣赏型德育模式》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即德育内容与形式可以美化。因此,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如果可以经过审美化改造,成为“一幅美丽的画”或者“一曲动听的歌”,那么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欣赏”中自由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所表达的价值内涵。道德教育的“价值引导”与道德主体的“自主建构”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就可以在自由的“欣赏”过程中得以统一和完成……

  在曹保义看来,现在的德育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功利性,一个是说教。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的德育工作,都充满了功利性和说教的色彩,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学生好好学习,好好表现,能够评上“三好学生”在将来的高考中加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这种过分看重“好处”和“回报”的功利诱导,一旦达不到预期的结果,那就无法支撑你的说教了,以至于有的学生一夜之间就变了,不信了,我们的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们的德育始终摆脱不了这两个方面,这不只是中国才有这样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也普遍存在。

  那么,我们如何改变这样一种现状,把德育内容传递给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解决德育的低效问题呢?

  “运用美学理论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把理论的说服性和情感感染性结合起来,把严肃性与生动性结合起来,既诉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培养和引导教师和学生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心理,激发巨大的实践力量。使之审美常态化,通过真使审美对象产生愉悦感,并且使之长久化。”

  曹校长进一步分析道,“对于美的向往和喜欢是人们的天性,不需要添加任何的色彩,它就那么自然而然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你言谈举止一个细微改变的源泉。一幅漂亮淡雅的山水画,一首美丽动听的流行歌,就在不见经意间,它悄悄的进驻你心中,从此再也不会消失。没有任何的功利色彩和说教成分,就在你欣赏的一刹那,接受了,而且是情不自禁接受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师大二附中学生会正副主席获推荐 公示3天
·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曹保义发言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