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来,北京师大二附中一直在做三件事,即德育内容的审美化改造、德育方式的审美化改造、实施德育的人的审美化改造,学校发动老师对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进行审美化改造,从学校的大型活动改造起,到年级的活动,直至班级活动。
人对美的追求是没有功利性的,有时候为了美可以忘掉自我,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北京师大二附中通过审美化改造,让学校所传递的价值观通过作品形式的美,让学生去欣赏,在欣赏和模仿中自觉地接受了你所传递的价值观。这种接受是一种主动的构建过程,而不是被动的输入的过程,因而符合教育规律,能够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在积极探索“欣赏型德育”的同时,曹校长还有一个教育主张,即强调德育实践,这已经成为北京师大二附中德育工作的鲜明特色,
为什么北京师大二附中强调道德实践呢?这是因为中学生对最基本的道德知识知道的很多,学校之所以还需要加强教育更多的是因为这些道德知识没有深入学生的内心,没有被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另外一个方面,是因为没有养成践行的习惯。无论是内化还是养成习惯都要去行动,去做。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你可以从别人的肯定和赞赏中得到一种心灵的满足。实践是内化道德知识最佳的途径,帮助别人也就是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多做,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那些基本的道德内容就会变成学生们的习惯,并内化到自己心里了,觉得这样做是对的。
爱因斯坦曾说,“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北师大二附中对“欣赏型德育”的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德育实践,无疑为破解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诸多难题指明了方向。
采访结束时,当我们问起做校长这么多年,为何仍有时间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时,曹保义校长坦言,“我当校长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我们‘尊重学生自主,倡导人文教育,重视环境熏陶,强调道德实践’的教育观落实到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上,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朴实无华的语言,折射出了一位名校校长的坦率坦荡和坦诚,细细品味,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厚积薄发的从容与放达、不容浅释的理想与情操,还有走近本质后的深厚与凝重。他虔诚地开掘着智慧矿藏,精心地琢磨着思想璞玉,以空灵的笔触去弹拨师生心底那根玄妙的音弦,成就着一所名校的大气、深刻和精致。(陈达 孙妍凯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