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我国每万人拥有专兼职科普工作者只有13.06人,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难题。2012年,教育部与中国科协联合开展培养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试点工作,吹响了高层次科普人才的“集结号”。
怎样才能吃得科学、健康?自称能“去除PM2.5”的空气净化器有用吗……如今,几乎人人都能说出几个困扰自己的科学问题,可身边能给出有效解答的人却实在不多——据统计,目前我国每万人拥有专兼职科普工作者只有13.06人,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难题。
2012年,教育部与中国科协联合开展培养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试点工作,吹响了高层次科普人才的“集结号”。时隔一年,该计划如何开展?学科特色、培养模式有何不同?就业流向又包括哪些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杨文志,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孙也刚。
问:开展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计划的缘起是什么?
答:目前我国每万人拥有专兼职科普工作者13.06人,距离《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的“十二五”期间每万人拥有专兼职科普工作者15人的要求仍有差距。目前全国共有科普人才175.14万人,其中专职人才22.34万人,拥有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普人才84.03万人,距离《科普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国科普人才总量达到400万人,其中专职50万人,全国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普人才达到300万人的目标有着很大的缺口。
科普人才建设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保障。为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工程。2012年1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汇报会上,作出“要积极探索在高校开设科普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科普人才”的重要指示。
问: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计划是如何开展的,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2012年,教育部与中国科协联合开展推进培养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试点工作,首批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和中国科技馆、上海科技馆、山东省科技馆、浙江省科技馆、湖北省科技馆、武汉科技馆和广东科学中心等7家科技场馆开展。试点高校招生类型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全国统考途径招收的生源主要为理工科专业的应往届本科毕业生。2012年先期开展培养科普教育人才、科普产品创意与设计人才、科普传媒人才三个方向的试点工作,并根据试点工作开展情况,逐步扩大培养方向。迈出了科普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对接的第一步。去年秋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位教育硕士(科普教育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成为第一批培养对象,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正式开启。
此外,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分别完成了“高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和“科普专职人员分类及继续教育对策”等研究,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充分的数据支撑。
问:在专业设置上,该学科的学科特色、培养模式与其他专业有何不同?
答:试点工作培养目标是具有科普场馆及相关行业各类展览与教育活动等科普产品的设计开发、理论研究、组织实施与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采用课堂授课和现场实践相结合,兼有专题讲座、现场观摩、现场实习、项目开发、活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以7所试点科普场馆为实践教学基地,既有基础性、专业性、理论性教学,又有项目与课题的实践,还有研究讨论型课程,注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发性实际工作能力。
问:科普人才的就业流向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答:当前社会整体对科普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科普教育专业及今后的就业政策、前景尚不够了解。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科普场所的建设发展急需大量科普专门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普场所数量、观众总数与人口总数比例、展教能力与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科普展览设计、教育活动等方面,目前国内大多数科普场所还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复制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对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
二是企业。我国科普场所展品更新率普遍较低,各科技类博物馆中展品重复、雷同的现象仍然存在,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科普事业需求,对高层次科普产品创意与设计从业人员的需求非常急迫。大型企业作为掌握着大量科研资源、信息资源的社会力量,具备智力、资本等方面优势,但在开发共享方面仍有待提高,急需能够开发科普资源、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科普效益的人才。
三是科技传媒。国内的科技传媒水平与公众的整体需求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科普新闻、出版、影视、动漫等行业均有待继续发展,对科学素质高、传播能力强的高端科普传媒人才需求将不断增大。
四是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科研机构、高校等承担着面向广大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社会责任,急需专兼职科普人才从事科普资源的开发、创作,科学知识的推广、普及,促进社会科教结合,实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问:未来工作的开展存在哪些困难?
答:一是社会及学生对试点工作、对科普事业发展不了解,学生报考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人才培养模式还在探索中,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试点高校与试点科技场馆的沟通合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优势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整合。(记者 邓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