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朱玉)青春期提前而婚期延后,如何让我国青少年的青春期顺利度过?最近,由教育部、国家计生委和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联合主办的“走进生命的春天”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展览开始在这方面做出努力,这也意味着我国政府部门已对青少年性健康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这一展览是由教育、计划生育及社会工作等部门的一批专家学者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创作出来的成果。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扼要、明确地向青少年讲解有关青春期成长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男女交往、友情爱情、性安全、预防怀孕、拒绝毒品以及防止艾滋病等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国内首次举办较大型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展览。
我国每年有大约2000万名青少年进入青春期。据人口学家的研究,20世纪的100年间,每过25年,少男少女的性生理成熟便提前一年。到上世纪末,在大多数温带国家,少女月经初潮年龄平均为12-13岁,男孩初次遗精年龄平均为15-16岁,我国少年发育情况也大致如此。但与此同时,我国青年人的结婚年龄却明显推迟。这不仅是因为计划生育国策的要求,也是青年人受教育时间延长和为事业竞争作充分准备的需要。于是,从少男少女性成熟到合法婚姻之间的“性待业期”大大延长了。青少年人如何安全地度过这一关键时期,成为新世纪青少年性健康与生殖健康的一个严峻课题。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除了狭义上的性生理、性心理知识传播和预防意外妊娠及感染性病的保健教育外,还有广义上的性别意识、性别角色、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恋爱择偶以及为将来婚姻家庭生活作准备的教育,也就是青少年素质教育、品德教育和人生教育。但限于认识上的障碍和师资、教材等实际条件的困难,性健康教育至今在我国多数城乡尚未真正、全面地开展起来。目前,学校的生理卫生课和一般的心理卫生课并不能涵盖性健康教育的特殊内容。
电子信息的发展,性观念的开放和一些媒体对“性”的商业化炒作,使如今的青少年不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谈“性”色变;另一方面,他们又难以从正常渠道得到科学的性知识,从而完全摆脱“性无知、性禁锢”的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青少年的性无知所导致的性行为失误、怀孕堕胎、感染性病以及吸毒等现象,已日益成为我国青少年健康的隐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