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贷款:撑起自强的天
自1987年以来,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资助困难学生的体系。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个包括“奖、贷、助、补、减”五个方面的资助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1999年开始实行试点的国家助学贷款,可以说是这一助学体系中的最亮点。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家庭贫困学生撑起了属于自己的天空。
国家助学贷款去年全面推开后,曾一度遇到困难。为此,负责此项工作的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加紧了研究和解决的脚步。今年6月22日,全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以来两部一行首次举行这样规格的会议。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指出,政策好关键还要落实好,今年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已出台助学贷款政策的全面落实上。财政部副部长张佑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肖钢在会上分别对本系统今后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提出要求,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负责人也纷纷表态,落实会议要求,推进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
会上传达出的另一个信息是免征银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营业税、取消“一校一行”的规定,这为新学期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会议重点解决思想上和沟通中的问题,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财政、银行三部门的领导第一次坐到了一起,研究本地区下半年国家助学贷款的推进工作。从目前看,虽然各地工作的开展仍然不平衡,但总体开展情况大大好于去年,受助面进一步扩大。
另外,一些地区积极拓宽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江苏省今年7月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村信用社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目前已为2000多户经济困难家庭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000多万元。浙江省于今年8月推出“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分散了学校和银行开办就学地助学贷款的工作量,较好地防范和控制了贷款风险。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播种西部的希望
新世纪第一个金秋,来自西部12个省(区、市)的1200名特困学生带着自豪和幸福,迈进了高校的大门。他们自豪,是因为他们品学兼优,凭借实力考入重点高等学府;他们幸福,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关爱,受到“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资助。每人2万元的助学金和一半学费的减免,拂去了他们心中因贫困带来的阴翳。
开发西部、建设西部,必须依靠教育、依靠人才,“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正是为了培养西部地区留得住的高质量人才而启动。去年8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了这项民心工程,一年半的时间里共有2300名西部贫困大学生获得资助。
作为组织实施部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于今年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建议;西部12省(区、市)全部成立了助学工程领导小组;教育部门和高校制定出具体措施,及时了解受助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受助大学生走进校门,就如同走进家门,深切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贫困生免费:义务教育的再延伸
几年前,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那些身处逆境、自强不息的孩子曾引起社会对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问题的强烈关注。今年,在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又一批“宏志班”、“宏志学校”对贫困学生敞开大门。
今年3月,全国第一所专为贫困学生开设的“免费学校"在上海市闸北区诞生。9月3日,学校迎来了它的第一批学生,358名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学生带着梦想和亲人的期望,开始了他们的学习生活。
广东省早在1996年就在全国率先“普九”,但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广大山区的16个贫困县中,不少家境困难的中小学生正面临失学和辍学。今年9月份起,省政府每年拨出3亿元专项资金,资助全省77万名贫困中小学生免费上学读书。
在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加大对贫困学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吉林、黑龙江等地政府也在积极思考办法,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助学途径。今年秋季,吉林省各地区、市县的重点高中免费招收了一批被称为“双特生”(家庭特困、品学特优)的特殊学生。省政府所做的这项决定,得到教育部门的积极响应,全省首次招收“双特生”就超过千人。
黑龙江省在实施“一费制”的基础上,扩大了贫困地区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的范围。免费对象为全省16个国贫和省贫县及未通过“两基”验收县的贫困小学和初中生。
与东部、中部地区相比,西部省份需要救助的贫困中小学生比例更高,助学工作也显得格外重要。甘肃省从今年秋季开始,为省内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受助对象包括未“普初”县的全部农村小学生,“国贫”县重点中学、未通过“两基”验收县初中的贫苦学生;陕西省通过扶贫基金会5年累计投入507.6万余元,在陕南秦巴山区19个贫困县实施扶贫助学工程,无偿资助了近15000名贫困儿童。
爱心无止境,助学见真情。除去这些措施,社会各界还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捐助活动,如团中央的新世纪读书计划助学行动,儿基会组织的“春蕾计划”,以及教育部等发起的向贫困地区捐赠教科书及图书行动,都为贫困学生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救助。这些措施,让所有的青少年共同感受到党和社会的阳光雨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