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12日电(新华社记者任忆)
第二届“《Newton-科学世界》杯科普图书奖”日前在京揭晓,《和黑猩猩在一起》、《九十初度说数学》、《昆虫记》等优秀科普读物脱颖而出,荣获“十大科普好书”称号。出版界专家认为,这一活动反映了我国科普出版的日渐升温,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科普图书出版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急待提高。
除“十大科普好书”外,本次活动还评选出荣获二等奖的科普图书20种,其中包括《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地球故事》、《剑桥五重奏――机器会思考吗?》等。这些获奖图书涵盖了数学、物理、天文、生物、地质、环保、医学等各个学科,科普图书选题更加多样化,数量质量也稳步提高,科普正逐步成为最为活跃的出版领域。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科学是高深枯燥的,科普图书也是难啃的大部头。但这次评出的“十大科普好书”中,没有一本是初中文化水平的读者读不下去的。《昆虫记》虽然讲了很多昆虫知识,但完全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读,该书的作者法布尔被公认为是一位“科学诗人”。陈省身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大数学家,他的《九十初度说数学》虽然也包含了一些理论性质的东西,但主体是关于自己数学生涯的记述和若干学术工作心得,一个完全不懂数学的人读来也会有所收获。“《Newton-科学世界》杯科普图书奖”揭晓后,很多读者拿着获奖书单到书店采购,有的则向出版社邮购获奖图书,阅读科普书正成为一种社会潮流。
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科普也将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昆虫记》等科普图书之所以受欢迎,《Newton-科学世界》主编唐云江认为,原因是这些图书代表了目前国际和国内对科普写作的成功探索。它们实现了科学的人文化,大多数获奖科普图书不是单纯地介绍知识,而是注重揭示科学的文化本质,把科学放置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关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科学的理解。其次,它们的写作对象也不单是科学研究的客体――自然界和科学理论,而且包含了科学研究的主体――科学家的活动。如《双螺旋》除介绍DNA结构发现的研究过程,更生动地描述了从事这一研究的科学家的竞争行为,包括其中的勾心斗角,故事性强,读来真实可信。
与此同时,这次评奖活动也反映出我国科普创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指出,在本次获奖的30种图书中,原创图书仅占到9种,不足三分之一,并且整体水准与翻译图书相比也有相当差距,国内科普创作和出版水平依然急需提高。
此外,科普图书的编校质量和翻译图书的翻译质量也普遍存在问题。据记者了解,在这次入选的46种图书中,有11种是因质量问题被剔除出局。有的图书差错率高达万分之十,远远超过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万分之一的标准;有的翻译图书译文晦涩难懂,行文疙疙瘩瘩,有的还存在严重的翻译硬伤,如把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译为《数学的自然哲学原理》,把“银河系有千亿颗恒星”译为“银河系有数十亿颗恒星”等。
实现科技兴国战略,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都离不开科普工作,它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愿社会各界都来重视科普工作,愿更多更好的科普著作能够与读者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