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论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
2002-06-20    黄百炼

字体大小:

  江泽民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要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的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江泽民同志去年八月七日在北戴河与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座谈时强调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进一步发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党的总书记一次再次地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这不仅是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辛勤劳动的充分肯定和巨大鼓舞,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而作出的战略思考。笔者不揣浅陋,就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断,谈一点学习体会。

  一、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作出的重要决断

  哲学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目的是为了阐述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促进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界诸关系的和谐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一般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范畴,具有阶级性和政治性。它的产生以及作用的发挥,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演进有密切的关系。近代社会以前,尽管人们已经积累了有关社会历史的大量资料,但还未能对社会现象作出全面系统的说明。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以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数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地学等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并不断衍生出分支学科。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巨大变革,使科学形态的哲学首先发展起来,从而促进了大量新兴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诞生。哲学社会科学在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稳定,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加强社会控制,实现社会整合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使社会科学的研究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成为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直接理论武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其他社会科学也逐步形成。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实现的历史性跨越。

  我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比较落后。在手工劳动和半机械劳动占主导的社会环境里,缺乏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氛围,再加上曾经出现过的取消大部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主观指导思想的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经过拨乱反正,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哲学社会科学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日益严峻地提上议程;在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如何维护社会稳定,找到符合中国实际,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对策的问题亟待我们作出回答;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环境下,抓紧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抵御各种风险,应对复杂局面,驾驭战略全局领导能力的工作已十分紧迫。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2000年初,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台湾问题、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等七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2000年6月,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要研究和回答“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在建党8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党治国需要研究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今年年初,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迎接十六大,要解放思想,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在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上要有所突破和创新。形势的发展,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兴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纵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审时度势地作出了要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巨大作用的重要论断。这既寄托了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又是对治党治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二、只有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才有利于正确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使我们的工作规避风险,少走弯路

  探索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探索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有不同的具体手段和作用。探索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一般借助于各种观察和实验仪器,主要依靠科学思维方法,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般借助于图书、情报、信息和人对社会现象的直接观察,主要依据哲学思维方法,认识人与人之间以及社会现象之间的本质关系,具有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促进社会协调和和谐发展的作用。科学技术越是不断进步,生产力越是不断提高,人类社会就越会显现出可变性、多样性、复杂性以及不平衡性,这就越需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

  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要把握其客观规律,作出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这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本身,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再加上中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里,经过历史性的跨越进入社会主义的。这就更增加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难度和复杂性。苏联、东欧剧变给我们的深刻教训之一就是,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要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理论,用以指导社会实践。什么时候违背了社会主义发展客观规律,就什么时候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导致人民民主国家政权的丧失,经济社会发展的倒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侵害。所以,我们要从关系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政治高度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在去年“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要求。这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极端重大的课题。这对于中国共产党能否始终坚持“三个代表”要求,能否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贡献,关系重大。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观察和认识社会;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发展历史、语言、图书、情报、档案等学科,学习借鉴交流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史明智,以史治政。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发展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努力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民主政治建设道路和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三、只有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才有利于做好统一人民思想,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党心和民心的工作

  社会规律的表现不同于自然界的规律,一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另一方面,它不是盲目的、自发的、被动的,而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是通过人的能动性去实现的。所以,社会发展规律又表现为人的活动的规律。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的社会活动的自觉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在社会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社会发展规律不是离开人、先于人预定的,而是存在于人的自觉活动中。社会发展规律起作用的过程,就是人的意志行动过程,追求理想目标的过程。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一方面突出表现为人对社会发展具体途径和道路的自觉选择;另一方面突出表现为人的思想观念、意志、毅力、情感等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能动作用。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有利于充分发挥人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的能动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艰苦探索所作出的历史选择,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发展方向。要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始终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抱负,具有统一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满怀为国争光的豪情壮志。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多门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作用,做好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教育工作;做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工作;做好中国国情和中外历史,以及形势与政策的学习和教育工作;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工作。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的思想分歧和矛盾;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体育活动,以及新闻、传播等媒介,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感染和鼓舞人民,陶冶高尚情操;要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总之,一个民族、国家是否发达兴旺,一个政党是否发展壮大,是同这个民族、国家和政党是否形成了统一的思想,是否具有振奋的精神,是否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80多年前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领导世界东方大国的执政党;之所以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一个农民参加者居多的政党,建设为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共产党,就在于一贯坚持了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重视统一思想的工作。今天,当我们党的发展壮大需要不断增强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时候;在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各种观念大量涌现,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互相交织,进步的观念与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凝聚党心、民心的工作显得十分必要。

  四、只有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才有利于培养治党治国的各类优秀人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我国不仅需要大批理工科专业毕业的科技人才,而且需要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懂政治、识大局,掌握娴熟政治领导艺术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需要精通各部门各行业专业知识,跟踪和了解世界发展动态,善于谋划,讲效率,抓调控的管理工作者;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钻研,厚积薄发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需要善为人师,知识渊博,传道解惑,诲人不倦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工作者;需要热心公务,善解人意,坚持正义,熟悉组织协调的各类社会工作者……。这些人才都需要通过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去培养和找到科学选拔的机制。没有大批治党治国的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同样是没有希望的。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重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哲学社会科学背景的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不仅不会削弱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反而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第一,科学技术发展道路的抉择,是属于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只有思想深邃,统御全局,通人达才,多谋善断的政治家才可能作出科学的决策。例如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果断决定;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把科学技术切实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大决断等,对科学技术推动的价值乃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是无法估量的。一些国家领导人之所以能成为政治家,甚至著名的政治家,不在于他掌握了国家权力,而在于他有丰富的政治知识和经验。第二,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发明和创新,都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密切的关系。不能单纯凭技术的思维来评估和发挥它的作用,而需要用哲学社会科学的思维来评估它的价值,正确发挥它的作用。正如美国著名的化学家罗素·彼得森所指出的:“科学技术本身不能充分保证能增加社会安全感,……我们终于在科学技术显示出可行性之前开始认真地评估它在经济、环境、政治方面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了。”第三,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是一项具有高度组织性的社会化活动,需要大批各类人才和各个部门的协作和参与。如何有效地实现科技创新,依赖于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这需要具备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人去从事这项工作。一些优秀的自然科学家之所以成了杰出的领导人或组织管理者,都与他们虚心学习社会,学习社会科学知识有密切的关系。第四,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一项艰苦的枯燥的工作,要使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必须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这种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的培养,是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结果。所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家的培养和任用,与重视自然科学家的培养与任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重视自然科学素养与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素养同样重要。

  五、只有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才有利于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战略策略;制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政策、方针;规定维护社会健康秩序和人的正确关系的各种行为准则和规范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治党治国的各类优秀人才,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振奋民族精神,还要能够根据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制定相应的战略策略,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长远目标和眼前工作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还要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制定政策方针,保证党的路线和战略目标的顺利贯彻执行。为了保证党的路线、战略、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还要规定个人或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如法律、道德和纪律等。世界历史证明,越是社会发展需要有高度的组织性,越是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和多样化,越是人的利益和思想呈现多样性,就越需要有决定全局的谋划,统一行动的准则和维护社会健康秩序的行为规范。所有这些,都依赖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管理学、法学、政治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就是适应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伦理学因此也被改造成为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工具而倍受重视。

  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和解放,达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理想境界的社会。在社会的公正、平等、民主、均衡发展和有组织性上,比资本主义社会有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我们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长期不懈地、创造性地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确立正确的战略策略、路线方针;制定符合实际、人民拥护的各项政策;规定有利于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各种行为规范。同时,还要注意保持战略思考、社会政策、社会治理的连续性和平稳性。近几年,江泽民同志提出要紧紧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建工作;提出要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这是摆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只有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治党治国的艰巨任务才可能顺利完成。全党全社会都要形成这么一种共识,为之而共同努力。

  (作者系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目录
· 江泽民主席: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讲话
·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学习读本出版发行
· “江泽民教育论述”学术研讨会召开
· 江泽民看望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 第七次全国文代会第六次全国作代会开幕
· 江泽民在第七次全国文代会第六次全国作代会上的讲话
· 江泽民为《中国信息化探索与实践》一书作序
· 各地团员青年深入学习江总书记重要讲话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