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06年9月8日曹连莆教授在教育部出席记者招待会期间,接受CETV采访
“农民的丰收是我收获的最大幸福,农民的夸奖是我得到的最高奖赏!”这是年近七旬、扎根边疆40余年的国家级教学名师、石河子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连莆,对他所从事的小麦育种事业的最朴素表达。
“我喜欢‘高级农民’这个称呼!”
2006年12月5日,新疆石河子飘着小雪。
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的一间略显简陋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曹连莆教授。他刚刚从课堂上下来,连上了3节课。“为了多给学生讲一会儿,我把时间给他们安排得充裕些,可给你的时间却不多了。”曹连莆教授对记者说。
67岁的曹连莆穿着一件洗得有些旧了的普通外套,头发花白,戴着一副近视眼镜,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与记者见他之前的想象有很大差距,难怪了解他的人都说“这个人第一眼看上去不像个教授,更像个农民!”
记者发现曹连莆办公室角落里放着一捆小麦,捆扎得结实,还包裹着防尘布。这可不是一捆普通的小麦。也许种了一辈子庄稼的农民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小麦。它高1.9米,比一般小麦高出一大截。它的杆很粗,跟人的手指不相上下。“这是小麦家族的新品种,名叫‘新小黑麦1号’。”曹连莆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着他的这个“小儿子”,“这种小麦是用来做饲草的,是专门为牲畜提供的粮食。”他说,新疆是畜牧业大省,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为防止造成环境破坏,提倡牲畜圈养。可是,圈养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让牲畜有充足的牧草供应,而“新小黑麦1号”的选育成功和推广就很好地解决了牧草短缺问题。
虽然到了该退休享清福的年纪,但曹连莆仍在教学、科研及推广第一线忙碌着。每年推广品种都要到第一线考察和指导技术,每次都长途奔波、马不停蹄,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风吹日晒,农场的职工群众常常戏称他是“高级农民”。实验田里的一幕幕,他的研究生石培春都记得清清楚楚:“曹老师常常一大早就下地,顶着大太阳,戴着个草帽。刚开始离得远,我们还以为是哪个老农呢,到跟前一看是曹老师。”
谈到“高级农民”这个称呼,曹连莆微笑着连连说,“我喜欢,我喜欢!我天天在田里间地头搞育种,本来就是个农民嘛。”
“我们的成果会给农民带去实惠”
为了扎扎实实在兵团干,1993年,曹连莆第三次向兵团党委递交石河子农学院副院长的辞呈,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对兵团是有深刻感情的,如果兵团党委免掉我的副院长职务,我就下定决心在兵团兢兢业业地干一辈子。但如果还让我当这个领导,我就只有挥泪离开兵团了。”也许是这句话起了作用,这次,曹连莆终于如愿以偿。他收拾了一下文件,整理好办公室,急急忙忙又回到了原来的育种实验室上班。
谈起这一切,他很坦然,“我热爱育种事业,我这样做是为了全身心投入育种研究,培育出更多新品种,让农民增收。我还要带出一支优秀的队伍,我们在科研上取得的成果会给农民带去很大的实惠。”
1999年,曹连莆到退休年龄时又育出了4个品种。从1999年延聘至今的7年间,他又育出了9个品种,其中5个品种先后获得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曹连莆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有关育种课题11项,先后主持育成并通过审定或登记的麦类品种15个,包括春小麦品种5个,啤酒大麦品种5个,小黑麦品种5个。目前,他主持育成的品种推广总效益为3亿多元。单就品种数目而言,他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育成作物品种数量最多的育种家。
曹连莆主持育成的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新春8号”最高产量达每公顷9810公斤;超高产的春小麦品种“新春11号”最高产量达每公顷11728.5公斤,这个品种获得了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从2002年到2005年的几年间,该品种累计推广6.7万公顷以上,是近几年新疆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中发展最快的。
“为农民谋利益是我一辈子的追求!”
“我一辈子就做了两件事,一是育种,一是育人。”直到现在,曹连莆也舍不得放弃他这一生的追求:“育种是为了给农民谋利益,这是我一辈子的追求!”
“为帮助农民推广良种,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曹连莆繁育的小麦品种大多是在新疆的边远地区和高寒地区种植,因为那些地方很难再种其他经济作物,正因为有了这些小麦新品种,那些艰苦地区的农民们才得以有一份稳定的收益。
新疆地域辽阔,各地之间相距遥远,曹连莆乘汽车一天跑六七百公里是常有的事。边远地区的公路经常翻修,山区路况更差,要去一个地方,常常不得不起早贪黑地赶路,深夜一两点还未到达目的地的情况是常有的。几天下来全身骨头就像散了架一样,但曹连莆咬紧牙关未吭过一声。如今,已年近七旬的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每次出差都要带上大包药品,但这一切都没能使他放慢奔向生产第一线的脚步。每年暑假,他几乎从没休息过,都是在各边远农场度过的,每年到各地进行技术指导行程都在1万公里以上。
2003年年初,塔城市恰夏乡请曹连莆到离乡政府20公里外的一个村去讲课。时值冬天,当地积雪1米多深,汽车在推土机推出的一条土路上摇晃了两个小时才到达这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那天小村几乎是全体出动,把小会议室挤得满满的,场面十分热烈。“我讲小麦种植技术,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让我终生难忘,讲完了,他们久久不愿离去,围着我问这问那。几个农民说,一个大教授,冒着严寒到我们这个小村子来讲课,了不起啊,谢谢你啊!”说到这里,曹连莆哽咽了,陡然涌起的热泪在他的眼眶里打转,“我只是给他们讲了一点种植技术,他们就那么感激我,实在是让我感动啊”。
从教40多年来,曹连莆获得过多项省部级荣誉,2006年又获得自治区教学名师奖、第二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但面对这些荣誉,曹连莆却显得十分平淡。他说:“农民的丰收是我收获的最大幸福,农民的夸奖是我得到的最高奖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