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对口支援”成共青团十六大代表们的热议话题
2008-06-12  中国教育新闻网  

字体大小:

        上会第一件事谈“对口” 

  6月8日是团十六大代表报到的日子。浙江代表团团长、团浙江省委书记鲁俊等一行报到后,径直来到四川代表团住地,找到团四川省委书记张彤研究对口支援工作。 

  浙江对口支援地是广元市青川县。四川团代表、团广元市委书记杨祖斌已经早早等在那里。张彤说:“杨祖斌来北京路上就催我,希望我安排一下,能够第一时间见到浙江的同志们。”而浙江代表团的心情也同样迫切,广元灾区的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进展如何?哪些需求需要明确和对接?团组织各项对口帮扶工作的具体部署和工作节奏怎样落实? 

  杨祖斌详细介绍了广元地区的受灾和安置情况,浙江的同志们边听边议。最终确定在青川尽快开建3所抗震希望学校,并同时在广元市的元坝区、剑阁县落实希望学校地址;加快做好浙江大学生服务西部志愿者的招募工作,重点确保适应灾区重建需要的相关专业结构,特别是城乡规划、地质、心理和文秘等;在受灾群众安置点援建“红领巾希望书屋”,为群众特别是孩子提供有益的书籍、音像资料和设备等;开展暑期爱心夏令营,组织灾区孩子到浙江开展心理康复夏(冬)令营,或者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小分队,争取浙江企业帮助,开赴灾区帮助孩子开展夏令营活动等。 

  援建希望学校成为“对口支援”的第一选择。团广东省委和团天津市委已分别募集到2000万元和600多万元资金用于灾区希望学校的援建。天津在茂县建设的一所希望学校6月初刚刚落成。团甘肃省委将团中央支援甘肃的650万元和通过特殊团费、爱心捐款等方式筹措到的1300多万元全部用于“抗震希望学校”的建设。 

        对口支援形式“多样化” 

  6月8日下午,团北京市委向灾区派出了第三支志愿者服务队。这批志愿者将参与支援什邡和四川其他灾区的工作,为灾区提供长期志愿服务,把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工作经验介绍给当地团组织,合作推进当地志愿者机制的建设;与当地团组织共同开发伤残陪护、心理疏导等长期志愿服务项目。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团组织,团江苏省委将动员青年企业家到对口支援地区投资办厂,设立生产基地,帮助当地青年就业创业,拟通过3年至5年时间,建立10个两地青年就业创业基地;设立苏川两地青少年健康成长与促进关爱基金,3至5年间,援建10所希望小学、100个志愿服务站,帮助1000名灾区“自强之星”来苏免费就读和10000名川籍大学生两地就业创业辅导和培训;加强团干部交流,实施100名两地青年团干部“双挂”实践锻炼活动;通过两地团组织和社科研究机构,开展汶川大地震对两地青少年成长影响的比较研究,为党政领导提供参考。 

  团上海市委将选拔一批应届大学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支持灾区建设;帮助灾区建设标准化少先队员队室、标准化少先队鼓号队、书库;配合当地团组织开展灾区孤儿救助,确定一定数量的孤儿资助,直至孤儿成年或大学毕业,为对口支援地区考入上海大学就读的孤儿提供学费和基本生活费用;每年在上海为灾区免费培训一定数量的团干部和希望小学教师;每年选派上海团干部到当地挂职,每年接受当地团干部到上海挂职;组织上海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赴对口支援地区开展经贸考察、投资洽谈等活动。 

  团四川省委也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从没有受灾的地区抽调了部分优秀团干部充实灾区基层团组织力量,他们正在深入了解灾区的需求,团省委将根据这些需求完善灾后重建规划。团四川省委书记张彤说:“加强灾区基层团组织力量的另一个目的是让对口支援工作能有效对接和落实。灾后重建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已经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将对各项资金和项目进行公示,并全程跟踪、监管、监督,及时向社会反馈每个项目的进展情况。”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 张文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