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经过100多天的艰苦奋战,9月1日全省学校灾后全面开学复课。这标志着四川教育从废墟中坚强地站立起来,我省抗震救灾又打下一场攻坚战。在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中,全省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视灾情如命令,视时间如生命,为保护学生生命安全,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忠于职守,拼搏奉献,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和赞誉。第24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为激励广大教师向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本报即日起推出“学习英模教师,弘扬伟大师魂”专栏报道,敬请关注!
昨(5)日,走出我省庆祝教师节暨教育系统抗震救灾模范表彰大会会场,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显得有些疲惫。忙复课、忙高考、忙招生、忙开学,地震以来他就没有休息过,此刻仍然牵挂着3000多名在板房教室上课的师生。“课堂教学计划要重新制定,教学实验设备要抓紧筹集,要做的工作太多了。我们的老师、教职工都付出了太多,但是在经受生死考验后,我们坚强地站起来了,我为北川中学这样优秀的团队感到欣慰和骄傲。”
回顾:他们的身影我们没有淡忘
一个此生难忘的瞬间,一场抗震自救的生死大营救。5月12日下午,北川中学,剧烈崩塌吞噬了平静的校园,正在上课的师生被废墟掩埋,到处是呼救声、哭喊声。男教师和幸存男生分组到废墟中寻找、抢救被埋师生,其余教师和女同学负责 安抚师生、照顾伤员。
底层第一间教室内,张家春老师正在初二(1)班做物理实验,他一边喊“同学们快跑,地震了”,一边迅速退到讲台后面,指挥学生撤离。砖头、碎石、泥块倾泻而下,教室门框严重变形,眼看生命之门就要关闭,张老师一个箭步跨过去,用魁梧的身躯顶住门框。40多个孩子从他的双臂下穿过,获得了生的希望。当他使出最后的力气,将一个男孩踹出去时,无情的水泥板砸了下来——这位年仅29岁的羌族汉子,用生命讲完了他的最后一课。
李佳萍老师冲到教室门口,迅速把30多个学生一个个推出门外。突然,“轰”地一声,教室坍塌了,李老师和6个学生陷入黑暗的世界。时间长了,有的孩子睡着了,但她强撑着一次次把他们叫醒。在废墟中坚持了30多个小时,最后,她艰难地、一字一句地叮嘱孩子们:“你们一定要坚持,我会在另一个世界祝福你们!”
逃生出来的付秀银老师,不顾余震威胁,带领两个学生在垮了两层的教学楼,用很长时间扒出一个洞,救出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48名学生和1名老师。
在烟尘呛人、余震不断的废墟上,北川中学两百多个年轻的生命,被师生们从死神的魔爪中夺了回来。
没有一个老师先去救自己的亲人。沉着机智的刘宁老师成功救出了59名学生,却眼睁睁看着女儿失去生命;校长刘亚春的妻儿也被埋在废墟里,没有音讯。“在紧要关头,我要做的只能是和大家一起多救一些学生。只要哪里有人呼救,就跑去鼓励他们坚持!”
展望:“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将是永远的校训
北川中学幸存的上千名学生被转移到绵阳,关爱源源不断。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看望慰问北川师生。温家宝总理题写的“多难兴邦”四个大字让师生们学会了坚强,找回了信心,看到了希望。5月19日,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北川中学师生在长虹培训中心开始复课,临时教室里传出了琅琅书声,刘亚春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地震后连日高温,闷热的帐篷晚上10点后才能入住,但学校依然坚持每周升国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派出教师对遇难学生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克服困难组织高三学生复习、备考。7月3日,高三593名学生顺利参加高考,并取得较好成绩。
地震以来,老师们忍受着巨大的伤痛,至今也几乎没有休息。学校党支部书记张定文一刻也没有清闲,吃饭无定时,每天从早上6点工作到深夜,极大的工作强度让这个羌族汉子身体极度虚弱,有好几次晕倒,但每次都是打完点滴又继续工作。
为保证今秋顺利开学,学校切实做好招生工作,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同时,承担起救急帮困的社会责任。原计划高一招收700人,目前实际已到校987人,北川学子纷纷就读北川中学。8月23日,全校3076名学生全部进入宽敞明亮的板房学校,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都面临挑战,教育精神重建、师生心理重建、教师队伍重建、学校课程重建、教学制度重建、校园文化重建……令人鼓舞的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已确定由中国侨联募集海内外资金援建北川中学,援建工作正式启动。
温家宝总理参加开学典礼时的深情寄语言犹在耳:“相信灾难过后的北川中学将形成新的校风和精神面貌,那就是 ‘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对于北川中学而言,这就是信念,这就是动力。
“‘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将作为北川中学永远的校训,我们将努力提升办学理念、提升学校品位、提升教育质量,北川中学一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刘亚春疲惫的声音中充满希望。(四川日报 记者 江芸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