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热议湖南文理不分科:文理之争能否触及教改靶心
2009-07-22    新华网 黄兴华

字体大小:

  日前,湖南省教育厅发文规定,普通高中必须确保学生完成所有必修课程和共同选修课程的学习,不得文、理分科。

  教育部关于征求“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意见尚未尘埃落定,湖南此举一时引起了社会和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热议分科 正反双方各执一词

  7月9日,湖南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第一条提出“普通高中必须确保学生完成所有必修课程和共同选修课程的学习,不得文、理分科;学校在教学行政班基础上,开设选修课教学班,由学生自主选择。”湖南省教育厅还要求,从今年秋起,普通高中所有年级应按此规定执行。

  湖南省教育部门在事先并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力”,一时让尚未走出今年高考话题的学子和家长们感到措手不及。

  “这书我没办法读了,”正在长沙河西某重点中学上高中的婷婷(化名)听到这一消息后哭丧着脸对父亲说。下学期,她将进入高二年级,此前,她在学校分科意向表中填报的是文科类。按照她的理解,她平时并不喜欢的理科科目物理、化学、生物仍将列入必考科目,这让她没有退路。

  一些家长的反对声也此起彼伏。“孩子读书已经够辛苦了,现在还说文理不分科,势必增加考试科目,增加孩子负担”长沙市区某中学,正帮孩子办理高中升学手续的家长刘先生明确反对取消高中文理分科。而与他同行的一些家长也认为,文理分科会让孩子学的东西更专,他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相关的课程中,没有必要每一门都深入学习。

  相对于“风尖浪口”的学生,身处“惊涛骇浪”中的教师并不轻松。记者在湖南长沙、岳阳等地采访时发现,绝大多数老师认为文理不分科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执行起来可能较难。主要是不仅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还增加老师压力。他们认为,一个学业水平考试已经使学生倍感压力,不分科了,他们学习的压力可能会更大。不分文理科班,学生自由选课,对高中老师来说,无疑压力更大了。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知识剧烈爆炸和增长的现代社会,分科就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人类的知识不光是要文理分科,即使在文科内部和理科内部,也要不断分化下去的。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不可能是应否取消分科,而只能是何时分科最佳。

  一片反对声中,赞成者观点不失尖锐:“文理分科只能培养出半个人来”,“文理分科正成为一部绞杀人才的机器”,支持文理不分科者声音不绝于耳。

  另据媒体报道,有媒体记者在南宁随机采访了80人,其中,明确支持高中文理分科的共32人,明确表示反对的38人,另有10人保持中立。

  湖南当地一家媒体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34%的网友“不看好”这一政策,认为“高考没有相应改动,禁止文理分科可能会在执行上流于形式,反而进一步增加学生本来就很重的压力”。

  一位网友认为,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只能引起一定的社会议论,但并没有对当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文理分科问题仅仅是众多基础教育问题中的一个而已,要改变目前基础教育现状,还需要在其他方面做很多努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观察:文理不分科意味着什么?
· 长沙高考文理不分科 招生政策有变化录取批次调整
· 16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文理不分科成趋势
· 面临高中文理分科 学生家长很纠结:该怎么选
· 教改纲要未提及文理分科 高考问题成关注焦点
· 教育部:不支持文理分科 高中将发展特色化
· 2009争议话题调查:61%网友支持文理分科
· 教育部回应文理分科 称将进一步改革高考制度
· 湖南新规又引文理分科热议 教育规划纲要8月分晓
· 取消文理分科必然加重学生负担?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