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7月,大学生择业、小学生升初中、幼儿入托这些社会问题总是令民众纠结,就在今年的这个时候,中共中央、国务院为中国教育事业未来10年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把最高决策层“强国必先强教”的信念传递给亿万民众,其背景值得再三解读。
“新的历史起点”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今年7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教育事业还存在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许多方面。多位教育专家指出,只有实事求是地直面教育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实现自我诊治,才是大国政府对民众负责任的态度。
被高层关注的问题包括: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还不能得到很好满足;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育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短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正式文本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胡锦涛要求“全党全国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发展既要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又要着眼未来、明确长远目标和任务;教育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教育发展要顺应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教育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扩张,而必须以提高质量为前提,要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只有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才能建设一流国家。”这些表述彰显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推荐专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题报道
按照中央的要求,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决破除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允许和鼓励各地进行探索和试验。
就《纲要》发布后的实施,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了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需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八个重要关系,即优先发展与服务全局的关系,促进公平与注重效率的关系,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的关系,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立足国情与面向世界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
刘延东要求,各省市落实领导责任,探索完善督查协调机制,通报情况、跟踪检查、密切沟通,加强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确保中央重大教育决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各地将立足当地实际,尽快拿出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为推进全面改革提供经验和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