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天是《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最后一天。意见稿自本月13号公布后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外来人员子女在京接受教育的“突破性”做法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争议。据了解,在规划纲要征集的意见中,出现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是主张教育公平的“放开派”,就是说为了促进教育公平,那么现有的教育资源就要对所有的适龄受教育群里放开。
还有一种是说要从城市整体发展和资源供给压力去考虑而提出的“限制派”,限制派就认为应该综合考虑在目前教育资源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要加以限制。对此我们也采访了相关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劳凯声认为,是放开还是限制,恐怕不能一刀切。这其中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仔细的研究,并且出台一系列的细则完善。同城同待遇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但是过于简单同城同待遇,完全放开的话,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现在有一些离北京很近省份的学生,比如河北,学生的家长并没有在北京务工,而是纯粹在北京租一间房子,在北京上学,这样的问题就不能算做是外来务工的范畴了。相比外来人员子女在京就读高中的办法,各界更为关注的是外地学生能否在京参加高考的这一敏感问题,北京市教委的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这个问题需加快研究。
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规划纲要提出未来十年实现公办园的数量超过50%,到2020年,北京市将新建300所幼儿园,改扩建250所乡镇中心园、50所街道幼儿园,培养6000名具有幼儿教育专业学历的教师,开展幼儿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同时,进一步增加城镇地区公办园数量,加强农村地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教育资源举办幼儿园。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劳凯声认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优质平价服务。也就是说政府出资,购买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来满足大家的需求。 (实习记者刘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