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一五”教育发展历程,可见人们对教育越来越关注,对教育的期待也越来越迫切。无论是对“上学难”、“上学贵”的抱怨,对“高考改革”方向的热议,还是对“我们的学校为何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忧虑,都在考验政府对于教育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挑战面前, “十一五”教育改革的脚步笃定而自信。
三年四大步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
2008年9月1日,这一特殊的日子无疑会永远定格在中国教育史上,从这一天开始,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1.6亿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意味着我国从此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了圆这个13亿人的世纪梦想,三年内政府迈出了怎样的四大步:
第一步:2006年,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写进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通过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国家对率先实施改革的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还补助学校公用经费、维修改造校舍、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第二步:2007年春,“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惠民政策被推广到中东部地区40万所农村中小学的近1.5亿名学生;第三步:2008年春,国家在北京、天津、上海等16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进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试点。第四步:2008年秋,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惠及全国2.59万所城市中小学的2821万学生。
专家点评: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管向群教授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用“三年四大步”的规划,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需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目标。由于教育经费由政府埋单,学校从关注办学本身发展为关注办学质量,这为推进全面教育改革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