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炫富”教授称“全心投入教学是毁灭”,到性学女博士找工作屡次受挫;从“恋爱实名制”校规,到校领导MV走红网络,今年上半年,发生在校园之内的争议事件可谓层出不穷。这些“不寻常”事件除了吸引眼球之外,也从不同侧面展现出校园文化的多元一面,更折射出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些深层问题。
教授雷人言论频出 教学功利化倾向引争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在微博上说,他对他带的研究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
无独有偶,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开50多万元的宝马上课、有七八个手机号码、是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在一次全国性的研讨会上,他“善意地提醒”大家称: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一种照亮别人的自我毁灭。
两位教授的“雷人”言论前后相继,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公众大规模炮轰。媒体评论称,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很多教授再也坐不住冷板凳,耐不住寂寞,而是一味迎合学术造假、课题蒙混、敷衍授课、热衷走穴等追名逐利行为,以致在“拜金”的道路上走火入魔,成为当前师道尊严不断丧失的一大根源。
事实上,教师身份及职责错位的现象在今天似乎“屡见不鲜”:知名教授亲自给本科生上课反而成了“新闻”;大学教师忙于论文、课题、项目、走穴……上课反倒成了“打酱油”。教授、导师被冠上了“老板”的帽子,就是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
诚然,无论是董藩还是尹晓冰,他们的“雷语”都有其自身的认识问题,并不能代表“高校教学氛围已经功利化”,他们只是中国大学教师中的小众,而真正潜心教学、将传道授业解惑作为其本职的教师也大有人在。
有网友认为,不妨将教授的话语看作是对当前高校评价体系的另类控诉,这其中传递给公众一个信号:“当学者被异化,危害的将不仅仅是学术和学术共同体内部,而且会毒害整个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