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治校方略:有效德育是“亲身体验”出来的
2011-08-02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治校方略】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常常抱怨德育工作难做,辛辛苦苦地教导,总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往往过多地着力于喋喋不休的说教,缺乏引导学生对客观情境的亲身体验

  我女儿一岁多的时候,家里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60W的灯泡有点烫。她总是想用手摸,越是不叫她摸越要摸。于是有一次她又去摸时,我们装作没看见。只听见“哇”地一声,她捂着手跑到我跟前,一边指指台灯,一边指指我,然后又去拉她妈妈的手,指指台灯,意思是说:灯泡很烫,不要用手摸。我们哈哈大笑,从此她再也不摸灯泡了。对生活充满着好奇,对任何事情都想尝试一下,这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切身的感受她是不知道灯泡烫手的,简单的劝止只会更加激起她的好奇。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常常抱怨德育工作难做,辛辛苦苦地教导,总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往往过多地着力于喋喋不休的说教,缺乏引导学生对客观情境的亲身体验。为此,我校提出“体验德育”的理念,它是一种自主的、生活的、潜移默化的德育。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置身于德育的特定环境,接触客观德育因素,激发其主体意识,能动地参与德育实践。

  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尽可能由他们自己来决定

  我们的学生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能够背得滚瓜烂熟。有的违纪学生,你把他叫过来,他马上就能说出违反了哪一条,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以后决不再这样干了,但一转背,想怎么干还是怎么干。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规则都是你要我遵守的,遵守了这些规则有什么意义,没有内心的体验。所以说,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尽可能由他们自己来决定。抛开条条框框的束缚,组织学生开展广泛的讨论,作为学校里的学生,家庭中的成员,社会上的公民,在不同的群体生活中应该遵循哪些规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全校学生审议通过,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也许最终的内容跟自上而下制订的仍然差不多,但对学生遵守规则能动性的激发却是大不一样的,那不是“要我遵守”,而是“我要遵守”。

  激发主体意识,重要的是让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学校每学期都对各类先进学生授予不同的荣誉称号,但毕竟数量不多,惠及的学生相当有限。为了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够享受成功的欢乐,我们推行了“荣誉申请”活动,组织学生在客观分析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确立前进的目标,使他们“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从而百分之百地品尝成功的喜悦。

  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实现目标的恒心和毅力不够,需要对较大的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从而积“小成”为“大成”。为此,我校推行“七彩阳光卡”评价办法,分别为言行文明卡、勤思好学卡、才艺发展卡、校外自律卡等。一周内获卡数列班内前20%的学生有资格参评“周阳光少年”,“周阳光少年”获“学部主任赏识卡”一张。一月内得卡数占班内前20%的有资格参评“月阳光少年”,“月阳光少年”获“校长赏识卡”一张,由校长在每月学习生活总结会上颁发,其事迹材料在校园网和宣传窗上展示,其头像和学习生活感悟语悬挂于教学楼走廊上。期末评价时,某个项目得卡数列班级前20%的,命名为单项阳光少年,如“言行文明阳光少年”等;获七彩卡套数列班内前20%的,命名为“七彩阳光少年”。“七彩阳光卡”评价办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自主地规范日常言行,时时处处显现出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治校方略:无痕的德育 教师表率是关键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