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校方略】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常常抱怨德育工作难做,辛辛苦苦地教导,总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往往过多地着力于喋喋不休的说教,缺乏引导学生对客观情境的亲身体验
我女儿一岁多的时候,家里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60W的灯泡有点烫。她总是想用手摸,越是不叫她摸越要摸。于是有一次她又去摸时,我们装作没看见。只听见“哇”地一声,她捂着手跑到我跟前,一边指指台灯,一边指指我,然后又去拉她妈妈的手,指指台灯,意思是说:灯泡很烫,不要用手摸。我们哈哈大笑,从此她再也不摸灯泡了。对生活充满着好奇,对任何事情都想尝试一下,这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切身的感受她是不知道灯泡烫手的,简单的劝止只会更加激起她的好奇。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常常抱怨德育工作难做,辛辛苦苦地教导,总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往往过多地着力于喋喋不休的说教,缺乏引导学生对客观情境的亲身体验。为此,我校提出“体验德育”的理念,它是一种自主的、生活的、潜移默化的德育。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置身于德育的特定环境,接触客观德育因素,激发其主体意识,能动地参与德育实践。
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尽可能由他们自己来决定
我们的学生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能够背得滚瓜烂熟。有的违纪学生,你把他叫过来,他马上就能说出违反了哪一条,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以后决不再这样干了,但一转背,想怎么干还是怎么干。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规则都是你要我遵守的,遵守了这些规则有什么意义,没有内心的体验。所以说,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尽可能由他们自己来决定。抛开条条框框的束缚,组织学生开展广泛的讨论,作为学校里的学生,家庭中的成员,社会上的公民,在不同的群体生活中应该遵循哪些规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全校学生审议通过,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也许最终的内容跟自上而下制订的仍然差不多,但对学生遵守规则能动性的激发却是大不一样的,那不是“要我遵守”,而是“我要遵守”。
激发主体意识,重要的是让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学校每学期都对各类先进学生授予不同的荣誉称号,但毕竟数量不多,惠及的学生相当有限。为了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够享受成功的欢乐,我们推行了“荣誉申请”活动,组织学生在客观分析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确立前进的目标,使他们“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从而百分之百地品尝成功的喜悦。
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实现目标的恒心和毅力不够,需要对较大的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从而积“小成”为“大成”。为此,我校推行“七彩阳光卡”评价办法,分别为言行文明卡、勤思好学卡、才艺发展卡、校外自律卡等。一周内获卡数列班内前20%的学生有资格参评“周阳光少年”,“周阳光少年”获“学部主任赏识卡”一张。一月内得卡数占班内前20%的有资格参评“月阳光少年”,“月阳光少年”获“校长赏识卡”一张,由校长在每月学习生活总结会上颁发,其事迹材料在校园网和宣传窗上展示,其头像和学习生活感悟语悬挂于教学楼走廊上。期末评价时,某个项目得卡数列班级前20%的,命名为单项阳光少年,如“言行文明阳光少年”等;获七彩卡套数列班内前20%的,命名为“七彩阳光少年”。“七彩阳光卡”评价办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自主地规范日常言行,时时处处显现出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