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教师“从一而终”的职业生涯模式,让教师由“学校人”逐渐过渡为“职业人”,更有利于释放教师的潜在能量。武侯区教育局局长雷福民认为,县管校用,实现了县域内同职级中小学教师“同工同酬”,城乡教师定期流动,结对互助,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效果明显。
龙头引领扩散优质教育资源
很多家长挤破脑袋送孩子上名校,能不能将名校这块牌子扩大,把名校的优质资源扩散,圆更多孩子的名校梦?成都市一些龙头名校,通过领办、联办、结对等形式,形成集团化、链条式办学,一大批原来二三流的中小学校迅速成长,较快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创办于1919年的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是省市名校。近几年,学校通过输出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共同推进项目、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展德育活动等一系列举措,形成了1+5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即以盐小为中心,联办、领办5所小学,5所曾经弱势的小学,如今的教育教学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盐道街小学校校长文莉认为,盐小集团化办学的实践证明,优势学校带动弱势学校,义务教育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了高位均衡。
成都石室中学从3年前开始,打开校门,领办、指导、对口帮扶一大批弱势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目前石室教育集团已经形成了拥有15个成员学校的大型教育集团,在校学生3万余人的规模,其中一半以上是地处金堂、彭州等地的农村中学。石室中学校长田间表示,石室中学教育集团正在加速内部整合,方便各校更好地共享招生工作、教学软件、教辅资料、品牌形象等资源。
名校扩张,是成都中小学近年十分注目的事件,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龙头学校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一些专家参观了彭州石室白马中学、成都七中聚源中学、崇州树德怀远中学后,对这些乡镇中学的进步,有了切身感受。目前,成都已组建小学教育集团39个,初中教育集团26个,成都市内中心城区的123所学校与远郊的169所学校深度结对,龙头引领的作用日益明显。
(记者 向朝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