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是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提升的重要环节。该区铁路斜街小学的于雪燕老师至今对第一次网上教研活动记忆犹新。那是东风小学的数学骨干教师李芳芳的一节公开课。和往常一样,于雪燕与兄弟校的老师们准备前往观摩。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接到了一个通知:每人备好笔记本电脑在本校在线观摩。
带着新奇的心态,于雪燕通过区教育研修网接通了本校与东风小学之间的视频系统,进入主题论坛。公开课开始了,清晰的画面让于雪燕感觉如临现场。更大的冲击在论坛上,就在公开课进行当中,只要老师有想法,都可以随时发表到论坛上,与各校在线观课老师进行交流,一时间,老师们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课堂节奏、师生互动等问题在论坛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零距离的交流、多角度的畅谈、同步调的碰撞,让我们收获良多。从那以后,利用研修网进行教学交流成了我们的常态教研模式。”于雪燕说。
桥东区还在研修网建立了“全自动课堂录播平台”和“学科空间平台”,并创造性地形成了“分线程切片式磨课”在线教研活动形式。目前,该区研修网有注册教师1426名,组建协作组128个。在信息化带动下,全区教师专业化成长速度明显加快,产生了212名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名师。
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引导是桥东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除在“读书网”提供100多万册的电子图书,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之外,桥东区还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网”的“e学100学生学习”和“新课程教学方式创新实验”两个平台,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引导。
借助新平台,桥东区各学校在网络上建立了“虚拟班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双课堂”(虚拟课堂和现实课堂)模式的教学。在每一个虚拟班级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发布的电子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就学案中的问题与同学、老师探讨。老师能根据“虚拟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准确把握“现实课堂”中的教学难点、重点。
记者采访结束时又得到一个消息:桥东区教育局将出资给全区所有中小学生配备“电子书包”,即给每一名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免费账户。“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网络终端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了。”陈红梅说。
(记者 周红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