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班额”“大通铺”成为过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促进教育公平综述
“以前教室基本都是土坯房,仅有的几栋楼房也是筒子楼。”在新疆,乌什县二小教师艾尔瓦尔·吐鲁洪感叹学校的变化,“现在校园环境太好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结实漂亮的标准桌椅,操场铺上了塑胶跑道……”
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2014年开始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全面改薄”)。现如今,全国77%的县已经被纳入“全面改薄”实施范围。据统计,全国2656个县的21.8万所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实施范围,规划投入资金5227亿元,建设校园校舍2.2亿平方米、运动场地2.19亿平方米,购置计算机512万台、图书6.1亿册、课桌凳(椅)2561万套、学生用床948万张,以及价值745亿元的教学仪器设备。
张开一张覆盖贫困地区的改薄大网
“大班额”“大通铺”曾经是令很多贫困地区学校校长头痛的事情,现如今,这些情况已经大大减少。
2014年,中央决定启动全面改薄,包括保障基本教学条件、改善学校生活设施、办好农村完小和必要的教学点、妥善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六大重点任务。
那么,这张“改薄”的网是如何划定的呢?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说:“‘全面改薄’锁定贫困地区,不留死角,特别是要将一些自身财力较弱、支持相对不足的县(市、区)纳入支持范围,确保贫困地区全覆盖;聚焦薄弱学校,精准扶弱,从条件最差的学校做起,确保教育资金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确定了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标准,作为实施“全面改薄”工作的基础。各地标准从类别上涵盖了小学、初中、寄宿制学校和教学点,从内容上包括了校舍、体育场地建设标准和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基本做到条目清晰、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
“以前学校硬件条件差,老师们纷纷申请调走。现在学校新建了食堂、运动场,还建起了音乐、美术教室和物理、生物、化学实验室。最喜人的是,县教育局新派了12位优秀教师。”提起今昔对比,安徽省利辛县张村镇中心学校校长江威感慨万千。
用制度为管理保驾护航
尽管“全面改薄”工作已经覆盖了全国77%的县,但是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地区项目建设进展较快,而一些地区由于受施工条件限制等客观因素影响,项目建设进展缓慢,远落后于全国校园校舍建设竣工率34%的平均水平,如不加大工作力度,这些省份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改薄”任务。
“全面改薄”工作面临的另外一个困难来自资金方面,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各地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一些县市落实地方建设资金难度加大。同时从项目规划到开工建设,涉及环节多、审批部门多,部分省份未制定或落实教育工程建设项目的税费减免政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设成本。
要步调一致,就要用制度为管理保驾护航。教育部为此建立了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督促各地加快工作进度。具体包括“八项机制”:双月通报制度、定向调度制度、公开公示制度、监督举报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突发应急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绩效评价制度。
在此基础上,各地纷纷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比如,广西采用“加减乘除”4种战法进行攻坚:“加”即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工程,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增加学校、学位和铺位,实现“扩量”;“减”即通过阳光招生、学区制改革,切实“减”轻学校压力;“乘”即充分发挥优质资源“乘”数效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除”即均衡配置教师,促进交流轮岗、教师培训等方式均衡配置教师资源,逐步消“除”教师资源差距。
用督导让每一项落实掷地有声
看着全省88个县(市、区)一所所学校拔地而起,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仍然有自己的担忧。
“在甘肃,有些地方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一些学校刚刚建好,学生就走了一半,去城里上学了。”在王嘉毅看来,“全面改薄”中的学校布局,必须跟城市化、城镇化结合起来。
2015年12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或许可以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
在专项督导办法中,学校布局是否作为督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偏远地区是否保留了必要的教学点,城镇化过程中新形成的小区是否同步建设学校,学校选址是否在安全的地方,这些都将成为专项督导的内容。
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委书记韦德斌感受到了手里的督导报告文本和结构的变化:“以前一份报告中主要是总结地方经验,问题只有很小一部分,现在的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查找出来的问题。”
“带着问题去督导将成为此次督导的重要特色。”教育部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主任何秀超表示。
专项督导办法中明确了地方自评、实地督导、发布报告、整改落实等专项督导程序,以及责任督学日常监督、中央通过项目实施检测系统动态监督、引入第三方评估、中央省市县四级教育督导部门层层督导、重点抽查、双随机等督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