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北京论坛 > 学术简报
中华文明的历史真相与当代意义
2006-10-26  北京论坛  闻鸣

字体大小:

  “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是“北京论坛”(2006)颇受人关注的一个分论坛,应邀参加这一分论坛的学者共有46位,其中海外及港台学者有27位,大多是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考古及中外文化交流等领域的著名学者。在三天的会期中,他们将就中华文明在世界的传播、影响及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展开全方位的讨论。

  分论坛27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上海厅举行,两个时段的讨论分别由来自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和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王赓武教授主持。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首先致开幕辞,他简要地介绍了由北京大学三十几位学者共同编撰的《中华文明史》及英译本的筹备情况。在接下来的正式发言中,有8位代表先后发表了他们向论坛提交的论文。

  日本爱知大学名誉教授中岛敏夫针对中国历史上的“伪书”问题,深入探讨了古代历史文献的“信赖性”问题。在提交论坛的长篇论文中,他细致地考察了清代考据学家阎若璩所提出的古文尚书是伪书的两个关键证据,指出它们完全不能成立,从而认为有必要对“伪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进行再研究,从而更全面地评价《尚书》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的巨大意义。牛津大学的杜德桥(Glen Dudbridge)发表的论文题为《但丁与中国白话》,他认为但丁《论俗语》中有关方言俗语优越性和形成标准意大利语必要性的观点,有助于分析中国古代方言及文言、白话之争的问题。他指出,孔颖达对“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分析,与但丁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中华文明在当代的意义,是更为学者们感兴趣的话题,今天下午其他几位代表的发言,都与此有关。首先发言的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教授,他通过一系列数据,说明中华文明要在世界上再现唐宋风采,必须加强两个目前仍然微弱的要素,一为创造力,二为与其他文明双向交流之能力。因此,他借用数学语言,提出了两个C的三次方,即Creative Chinese Civilization (富于创意之中华文明)和Communicative Chinese Civilization(善于交流之中华文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李钟振就汉字给东方文明创造所带来的影响和简化字的地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主张应尽快阐明汉字作为东亚国际文字的作用,周边国家对汉字字体进行研究并加以统一,以解决简化字所带来的一些问题。韩国江原大学教授高在旭则就和谐世界观和中国哲学的世界化问题,指出基于儒、释、道三家思想创立新的和谐世界观,是21世纪中国哲学可以为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教授宋荣培结合庄子、易经等的分析,强调东亚思想中有机整体主义的哲学意味,有助于解决西方哲学物质与精神两分法所造成的种种危机。英国伦敦大学的傅熊(Bernhard Fuehrer)通过十七世纪法国思想家费乃龙虚拟的孔子与苏格拉底对话,说明在文化交流中,资讯的准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美国布朗大学的罗思文(Henry Rosemont)发表的论文题目是《对人权与隐私的再思考:用儒家思想来重构》,他指出人权的包括人类在政治、经济和道德等不同层面的权利,而道德方面的权利也应得到承认,在这一点上,孔子的思想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针对上述发言,与会代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相信随着28、29日两天会议的继续进行,有关观点的交流会更加深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爱心国学班:让传统文化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 取国学之精神以治今世
· “变了味”的国学为何大行其道?
· 国学与考试该如何“相处”
· 北京试点国学课 台湾教材难合大陆学生胃口
· 更多国学课程走进中国小学课堂
· 武汉下岗女工办免费社区"国学班" 开销已超20万
· 国学讲师语出惊人 “跳槽变节说”遭学生质疑
· 国学在海内外同升温 专家认为国学贵在精神
· 退休老教师编“下里巴人”国学新著 中学生都能懂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