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学者: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北京论坛(2006)的开幕式。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教育部,向本届论坛的隆重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感谢各位嘉宾、各位学者给予论坛的巨大支持!
本届“北京论坛”规模宏大,与会知名学者众多,它的举办,不仅是北京大学的一大盛事,同时,也是中国教育界和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盛事。我相信,通过这样高规格、高水准的学术会议,将会对促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学术、教育领域的对外交流,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各位嘉宾和学者的闪光的智慧,必将在国际学术界引起积极的回应,必将加深国际社会对文明对话问题的认识,从而为人类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做出重要的贡献!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要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的学者,应该志存高远,找准方向、重点突破,创造出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标志性学术成果,真正体现出中国学者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海纳百川的学术气象。一年一度的北京论坛,有助于开阔中国学者的视野,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品位。
一个民族,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国家,只有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参与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流,才能在竞争与合作中兴旺发达。北京论坛,正是我们中国学术界、教育界向世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窗口。
本届北京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为主题,这无疑是十分具有远见的,这一主题对于中国的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中国政府和人民,历来热爱和平、崇尚和谐。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中汲取营养,我们的目标,是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和发展,从而建设和谐世界。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加速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但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还并不是一个和谐的世界:世界贫富鸿沟日渐扩大;本该和睦相处的世界厮杀不断;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错并存;一些国家的民众依然遭受到战火、贫困、疾病、自然灾害的煎熬。新的世纪,世界还远未实现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5年的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建设一个更加和谐世界的主张, 2006年又发表了《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献词,这种主张,代表了中国人民对未来世界发展的向往和期待,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美好理想。
要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就必须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互相尊重与包容,实现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和平、发展、合作是和谐世界的必要前提,同时对各国文明的多样性、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也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这才能保证世界各国和谐共存。
所谓包容,就是在求同存异中相互容纳,而不相互排斥,定于一尊。缺乏包容精神,企图以一种文明方式为蓝本来改变世界,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只能引起对抗和冲突。
坚持包容精神,就要尊重文明多样性,加强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在交流中共生共存。
女士们、先生们,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也作为中国教育部负责国际合作与交流事务的副部长,我在这里希望特别强调的是:各国的教育界、学术界,在文明的对话和交流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力量。
教育界和学术界之间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必须不断地深化和创新,我们需要集合广大学者的智慧,共同探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道德的指引和智力的支持。 我和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中国教育部的同事们,一直在努力推动着文明对话与交流的伟大事业。我们相信,这将有助于造福人类,维护和平。我也诚挚地希望,通过北京论坛这一平台,我们将和来自世界各国的一流学者达成广泛的共识,共同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