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
相关专题>>聚焦:全国人大专题询问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情况
>>全国人大听取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情况报告会专题
有委员提出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学生上学路途远、不安全因素增加。部分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一些地区出现了辍学率反弹的现象。低龄学生住校,过早离开家庭和农村生活的环境对学生成长有不利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首先介绍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出现的起因,即可以概括为“一少”、“一多”、“一高”。“一少”,就是农村学生数量减少,学龄人口减少。全国6—14岁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从2000年的2.05亿减少到2010年的1.58亿,减少了4700多万。 “一多”,就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多,全国进城务工人员目前约2.4亿,子女要么留守,要么随迁。2010年随迁进城读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约1200万。“一高”,就是对高质量教育需求提高。农村学校的规模小了,老师就少了,家长担心质量难以保证,也导致了学生向城镇学校流动。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由于上述的原因,我国小学减少了一半,从55万所减少到26万所。初中减少了六分之一,从6.4万所减少到5.5万所。
袁贵仁认为必须正视布局调整带来的新情况。布局调整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提升了教师配备水平,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总体上应当肯定。但也存在工作简单化、程序不规范,以及撤并后办学条件没有跟上的问题,这是应当予以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