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如何保证有效执行?
目前存穿轮滑、给跑步APP“越狱”现象,有高校称会抽查
高校也表示,在执行过程中,打卡系统的投入,学生参与的监督,以及情况的统计管理,也都面临着一些困难。
有学生反映,有人为了快点完成任务,会穿着轮滑鞋去,还有骑自行车、滑滑板的。甚至有的学生还专门给学校要求安装的跑步APP“越狱”,以至于日常走路、上下楼梯都被计算成了运动量。
另外,由于学校要求学生进行运动的时间比较集中,打卡地点还出现排队打卡、人流阻塞的问题。
面对这些“BUG(缺陷)”,武汉大学安排了老师及学生会成员进行抽查。而北师大在推行这项方案之前,校领导曾专门邀请学生代表共同参与会议探讨执行的可行性时,谈到打卡及器材问题时曾表示,学校会在每个路口装5-10台打卡机,便利同学们打卡。
虽然执行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但北京建筑大学的一名相关教师表示,跑步打卡实行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们的总体合格率基本能达到90%左右,还开始习惯早起。根据任课老师反映,每天上午的第一节课已很少有人迟到了。
3 是否因为影响招生?
未达标准高校将取消学校体育训练队的招生资格
根据北师大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学校男生的体测达标率均未超过90%。而我国出台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等文件明确要求,高校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必须记入学生档案,且及格率必须要在95%以上,对于未达到标准要求的高校将取消学校体育训练队的招生资格,并在全国进行公示。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只是对体育锻炼成果的一个反映,提高体测达标率不仅仅是为了学校的荣誉,主要还是希望通过督促大家锻炼,让同学们养成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保障身体健康,“这个实施方案起到的只是引导作用,如果最后没有激励或者挂钩措施,大家都能主动地去锻炼,那这个制度当然也就不再有存在的必要。”(记者 赵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