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十年国家教育信息化以及教育技术专业发展,在实践和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以下主要针对四个核心问题进行了思考。一是如何应用技术来提升学校教学,如何营造新的混合式社区学习环境结构;二是如何建设学习资源,国家应力促搭建让众人参与的平台建设;三是如何进行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平台营造学习社区环境;四是如何组织起来,使大规模作业成为可能。
如何应用工具技术提升和改进学校教学?
“工具技术”,不是指思想方法层面的“软技术”,而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技术工具。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工具技术?主导我们应用行为背后的思维观念又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追问,可以从过去十年的实践中找到答案。
回顾以往十年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上的推进,一是在网络基础设施硬件环境建设,二是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之上的应用推进建设,三是在相关人才队伍培养上的推进。在与学校教学直接相关的应用推进建设中,主要体现在有关学习资源建设的应用项目上,且以集中建资源库与资源中心方式为主。
对于如何用技术支持和促进学习,在基础教育领域主要是围绕四十分钟课堂教学进行改进,如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等。在这些力图提升教育质量的努力中,教育者内心基本都秉承着一个坚定信念,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要狠抓课堂。因此,教育市场也相应地开发出很多用于支持课堂学科学习的认知工具与交互工具。
我们再来从另一个视角审视工具技术怎么发展,又是怎么被自发实践,以及我们从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Web2.0网络,发端于博客(Blog)工具。博客在国内出现之后,2003年开始相继被一些地区自发地应用于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出现了“淄博”、 “苏州”、 “海盐”、 “天河”等区域性教师应用博客进行学习交流的群体行为,被称之为国内四大博客群。一方面教师在应用博客过程中,体验着这样的一种学习工具与学习环境的友好和力量,但是从记录交流研讨内容来看,大家都在讨论45分钟课堂如何教学,如何设计问题,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做课堂引入等等。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我们自身在开放的交互的博客圈的学习环境,带入到我们的课堂环境呢?
就像社会发展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整个生产力的变革,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组。教育也需要突破45分钟课堂教学设计的思维束缚框架,新工具技术发展为我们搭建了新环境,新环境需要用新的行为方式去适应。何克抗教授提出主导主体教学思想,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关键是要改变已有的教学结构。笔者认为,不仅仅是要改变45分钟课堂教学结构,更重要是要借助和发挥新技术的潜能,来创造新的学习环境结构。
Web2.0网络提供参与式的学习环境,参与其中志趣相同的学习者,可能相互结识,并且这个结识的人群,还会不断地扩展,形成一定学科主题的学习社区,这是Web2.0网络应用的一个基本特性。
因此,我们需要突破以往45分钟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采用一种混合式社区环境营造的思路,即使在不打破45分钟课堂已有结构体制下,我们依然可以创造出新的应用形态,新的学科学习环境。例如,把45分钟课堂与学科社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学习环境,进行设计营造。从而我们就能够为学科教学营造一个连续的、整体的学习空间。
我们应该如何应用工具技术来改进我们的学校教学?首要是发挥新技术之优势,改变已有的学习环境结构,创造新的学习环境结构,而不是束缚在已有结构中。
结构的变化,才能产生功能的变化,我们的教与学,人的终身学习发展,才会呈现新面貌。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