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维基百科中作为名词,通常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特别是促成应用对象或领域(比如企业或社会)发生转变的过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进而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定义可以归纳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和利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信息资源,促进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信息技术在财务领域中的应用开始得比较早。1954年,美国通用公司就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职工的薪金。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大规模信息系统在国内首次使用电脑进行会计管理。1981年,“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国内许多高校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在局域网中运行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取代了手工的记账,此后学费收费、薪酬发放等工作也逐步使用软件进行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通的“会计电算化”愈发显得落后,已经无法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电算化需要提升为信息化,范围也需要从基础的会计核算扩大至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
信息化的目的是促进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和服务水平,采取的手段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和利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信息资源。使用计算机管理并不代表实现信息化,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才是信息化的基本要求。这里的信息资源指的是财务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业务数据之间的有机关系,而信息资源要得到充分利用,信息的标准化、精细化、全面性和可用性就变得非常重要。
会计电算化之所以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信息化,就是因为其仅仅从会计核算的需求出发,只解决了会计核算的问题,而忽略其他业务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与各业务系统信息交互的重要性。信息资源不标准、不统一,数据粗糙、不准确、不规范,甚至很多仅为简单的说明文本。这些都对数据应用和分享构成障碍,不同的财务管理软件之间都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更谈不上与财务以外的招生、教务、科研等系统分享信息,“信息孤岛”的问题尤其严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技术、多层架构、面向服务设计、数据仓库、多维分析等信息技术逐渐成熟,为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本文以中山大学与企业合作开发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以下简称“友财方案”)所使用的技术为例,阐述信息技术是如何影响高校财务信息化的。
信息安全技术使信息互通成为可能
友财方案中,对财务信息安全的要求依旧是放在第一位。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既满足信息安全的需要,也满足财务信息实时交互的需要。主要使用的信息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访问控制策略、加密传输、网络隔离、系统物理分层设计、密码安全机制、数字签名、数据库异地日志备份等。在网络层面,防火墙访问控制策略、加密传输和网络隔离主要用于解决财务信息服务接入校园网后的安全问题。为了实现与其他管理系统的信息交互,就需要财务数据能够在系统之间顺畅及时地流转,如果一味地强调安全,采用网络物理隔离、定时联网同步数据的方式,必然造成财务数据延时,业务停顿,服务质量下降。财务的很多数据控制都必须是实时的,例如学费缴费信息与注册挂钩、网上报销自动锁定项目预算余额等。财务系统的很多服务功能必须具备高交互性和准确性,例如查询项目余额、提交网上报销生成凭证、网上报销或者薪酬到账短信通知等,都要求系统数据顺畅流转,否则会带来一系列信息不同步的问题。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