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消费者对于手持式学习设备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反映出消费人群对于其学习功能的重视,但是对于学习者使用后的学习效果缺乏跟踪和检验。
就目前国内的手持式学习设备使用情况来看,其定位仅停留在一种辅助学生课外自学的工具,缺乏科学、合理的应用指导,因此很多手持式学习设备或者成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的得力助手,或者成为孩子们相互攀比的摆设。而对手持式学习设备的教育应用价值开展的研究与实践则更为罕见,笔者就目前所能检索到资料做如下简要介绍。
“微电脑语音学习机教学效用”实验研究
中央电教馆技术开发中心与国内公司合作推出“‘828’微电脑语音学习机”。1995年9月,北京市西城区电教馆在教研中心的支持下开始在三所中学组织初一年级英语教学试用“学习机”效果的实验,目的在于检验学习机的实际效用,探讨相应的课内、外运用方法,以期减轻学生英语学习的压力,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使课内、外操练一体化,从而优化英语教学。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听说能力都不同程度地优于对照班,而且将学习机引入教学过程可以提高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语言学习机”的功能有限,耳机噪音较大,听音不够清晰,课堂上用功率不够,教师调控不了等。
移动教育研究
由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担的教育部高教司项目——“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国内第一个移动教育的项目,其成果包括对移动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分布式计算、蓝牙技术、WAP等移动教育技术基础的介绍,对移动教育的两种模式:基于短消息的移动教育和基于浏览、连接的移动教育的阐述,以及对基于单机的移动教育的实践。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发表文章来介绍移动教育,但大都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未深入开展实践研究。
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06年5月,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为主体,中央电教馆监督,诺亚州电子公司提供技术及资金支持的“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正式启动,成为国内首创的将手持式学习设备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目前此项目处于初期开展阶段,以探索理论、策略、模式为主,并在小范围内开展实践研究,参与实验的学校及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其效果还有待于项目的进一步开展而得以验证。
可以说,国内有关手持式设备的教育研究及应用还处于萌芽阶段,手持式设备的热销与应用策略的缺乏形成了一对现实矛盾,这很可能导致市场的虚假繁荣,因此,全面审视手持式学习设备这一新型技术手段的教学价值、深入研究其教学/学习应用的策略与模式、提供科学的应用指导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望
手持式设备具有非常明显的潜在教育应用价值,为人类实现终身学习和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便捷和可能,尤其是那些价格低廉的手持式学习设备,更有教育推广应用的价值和广阔的应用空间。
目前,国内针对手持式设备教育应用的研究和应用刚刚起步,除了吸收借鉴国外相关的研究经验,挖掘他们研究中蕴含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外,我们还要立足于我国的教育实际,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
从理论构想走入教育实践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手持式设备或者成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的得力助手,或者成为孩子们相互攀比的摆设。可以说,手持式设备的教育功用还远未发挥。手持式设备之所以“游离”于学校教育之外,仅作为一种辅助学生课外自学的“边缘工具”,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尚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引导其教育价值发挥的策略和模式,也就是说教育者还不知道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应用手持式设备。
这就需要手持式设备的应用与正规的学校教育接轨,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深层次认知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内外,探索出一系列手持式设备教育应用的模式和策略,以此摆脱盲目应用的弊端,使其应用过程承载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其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担负着选择学习内容、引导工具使用、设计教学活动、制定评价措施等一系列保障手持式设备教育价值合理、科学发挥的重任。
将探索教育应用模式和策略作为手持式设备普及应用的指导思想,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模式和策略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对于教育者来说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能够对刚接触手持式设备的教师的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使手持式设备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其教育功用提供了理念及策略的指导。
技术更新与资源开发并进
技术手段的性价比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技术手段能否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基础。教育教学对于技术手段的需求与商务、娱乐有很大的不同:教育要面向大众,要求真务实,正确的教育消费不是去追求越先进、越时尚、越昂贵的技术手段,而是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技术手段的最大教育功用,改善现有的教育教学,为人类无法实现的教育理想而服务。
因此,提高手持式设备的教育性能,降低价格是手持式学习设备进军教育领域的现实选择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给手持式学习设备的生产商敲响了警钟,产品的设计要符合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不是“闭门造车”,尽量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手持式学习设备所承载的资源是学习者开展学习活动的保障,没有了学习资源,手持式学习设备也就失去了教育应用的价值。目前很多手持式设备的生产商都注重了配套资源的建设,但是他们所开发出来的资源大都是教材搬家,虽然在呈现方式上体现了语音、动画、文字等相结合的优势,但资源本身的深度、广度以及教学/学习的针对性并没有体现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手持式学习设备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因此,资源的建设也需遵循新课改的理念,与一线教学需求、学生的能力发展密切结合。
总之,任何一种技术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尤其对于复杂的教育教学来说,不存在能够满足所有教学/学习需要的万能媒体。手持式学习设备也不例外,它以小巧、便携、低辐射被广大学习者所称道,但它的显示屏幕以及内存容量都较小。
尽管手持式学习设备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在教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跟其他技术手段的配合使用同样能够发挥较大的教育功用:它可以跟投影设备相连弥补其因显示屏小而无法公放的缺陷,也可以跟网络相连不断更新所需要的资源以弥补其内存小的缺陷。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应用手持式设备时秉承“优势互补、混合利用”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不同技术手段的优化组合方式,构成功能更为强大的技术系统环境,满足不同教学/学习方式的需要。
同样,对于产品开发者来说,也需要考虑手持式设备与不同技术手段的互联互通,精心设计不同技术的交互界面,使其更人性化和易用。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