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交通走向何方?记者近日在上海世博会上看到,众多国家纷纷通过展示最新成果、畅想未来交通等方式,亮出了自己的交通发展“宣言”,由新科技、新模式引领的交通“环保风”正劲吹。
电动汽车流行
在世博园内,无论是在日本馆、比利时馆、德国不来梅案例馆、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等展馆内,还是在世博园公交线路上,各种造型各异的电动汽车成了上海世博会的热门展示品,这些清洁能源汽车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也向参观者传递着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攻方向。
日本馆着力推介的最新电动汽车,像是一个高高的座椅。当其由人驾驶出现在展馆内时,很多参观者为其快速、灵活、安全、低碳的设计而折服。放置在比利时馆的太阳能汽车,车身上是一大片太阳能电池板,造型非常独特,不过由于车厢偏小,仅够一人驾驶。
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的概念车,凭借车顶的大叶子牢牢吸引住了人们的目光。据了解,大叶子是部奇妙的光电转化器,它能模拟自然界中叶片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样子较普通的德国不来梅案例馆的E3电动汽车,与当今小轿车造型最相似,可容纳4个人及行李,最高时速为140公里/时。
自行车“复活”
利用上海世博会,丹麦、西班牙等国家大力推介自行车,其中丹麦欧登塞还被上海世博会列为案例予以推介,自行车正在全世界更大面积“复活”。目前在欧登塞,自行车道的长度加起来有500公里。
据了解,在欧登塞,政府对于老百姓购买轿车会收取高额的税率,这种税率甚至高达车价的180%。同时欧登塞在自行车道设置、使用配套服务等方面非常完善,老百姓骑自行车出行非常方便。
另外,在出行方式上,在欧洲首屈一指的汽车大国德国,“汽车共享俱乐部”正成为一种时尚,许多不来梅家庭平时拥有1辆车,如果有其他额外用车需求就租车,对家庭而言省钱,对城市而言则省下了大量空间。
马路让位花园
很多世博会参展国家均透露出一个理念:他们正在不断减少路面交通和行车数量,从而恢复空间供行人使用,发展城市的休闲绿地、花园甚至居住空间。
西班牙马德里案例馆介绍了这样一个例子。在2004年到2007年间,马德里市政府进行了一项宏伟的工程,通过修建地下隧道,把M-30环道上与曼萨纳尔河并行的15公里快车道的路面交通转入地下,从而改善了交通安全,减少了向大气排放污染气体,为广大市民恢复了河岸地区的城市空间。
在城市未来馆里介绍的五个未来城市之一的“生态之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重新塑造新的交通系统,它的高速公路将是有顶的,并将随之带来新的住宅、农业区域。
实现智能交通
“没油了”、“塞车”、“停车难”、“交通事故”、“我没法开车”,怎么办?在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参观者能找到解决方案,智能交通随着科技的发展正在与“零排放”一同走近人们生活。
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除展示概念车叶子外,“没油了”、“塞车”、“停车难”、“交通事故”和“我没法开车”5大主题区域还引导参观者看到了交通发展的种种问题。随着不断深入展馆,参观者会发现,种种问题有了解决方案,那便是上汽集团和通用汽车所倡导的“可持续动力移动系统”和“电力化、车联网、自由驾驶”三大技术。
展馆中展出的电动联网概念车EN-V通过整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技术、车对车交流技术、无线通信及远程感应技术,实现了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兼容。在自动驾驶模式下,EN-V能够通过对实时交通信息的分析,自动选择路况最佳的行驶路线从而大大缓解交通堵塞。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