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建立了一个年销售额200多亿美元的庞大互联网帝国,但美国一些媒体指出,谷歌的许多商业行为足以引起人们对侵犯隐私和互联网安全的担忧。《纽约每日新闻》说,谷歌对所有互联网用户的搜索记录、IP地址以及使用偏好都会存入档案进行分析。谷歌的互联网搜索市场占有率约70%,掌握如此之多的用户数据,如何保证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2009年1月,一次人为失误曾导致谷歌把所有互联网网站定义为“恶意软件网站”,虽然谷歌迅速纠正了错误,但人们担心光靠谷歌自纠难以杜绝类似事件。另一个例子是易于被恐怖分子利用的谷歌地球软件。《纽约每日新闻》报道说,孟买恐怖袭击事件中,恐怖分子就是利用谷歌地球进行的策划。
深度报道网站“琼斯母亲”的文章举例说,2002年谷歌删除了一个反基督教科学派网站的链接,原因是这个基督教科学派教会宣称该网站侵犯版权。很多网站管理员都抱怨说,谷歌会在发现某些页面中的关键词后取消投放广告,但从不说明这些关键词是什么。2006年美国司法部根据《儿童在线保护法案》要求雅虎、MSN、美国在线和谷歌递交了数以百万条的用户使用记录。《旧金山纪事报》的报道说,谷歌还为美国的情报机构定制了一个专门的电脑网络,情报人员使用这条安全网上论坛张贴和共享信息。
谷歌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它要清楚表明:“谷歌遵守有效的法律程序,比如搜查令、法庭命令或传唤。”在谷歌的法律声明网页上,谷歌说,“如要了解政府监听和关于个人信息的法律,请参考如下链接”。接着谷歌给出了美国《电子通信隐私法》、“爱国者法案”和“民主和技术中心”组织关于政府监听的网站链接。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胡佛奈格说,关于谷歌的“善恶”之辩反映出技术革新同如何使用个人信息之间的对立。谷歌面对消费者的质疑独断专横,实际上它可以做很多努力。比如它能够通过限制欺诈广告,或者允许消费者举报来保护消费者。
印度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下属的国家科技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帕塔萨拉迪·班纳吉1月26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谷歌掌控的信息在全球传播领域占有很大比重,甚至涉及一些机密信息、安全信息等。毫无疑问,诸如谷歌这样的公司已经成为一种“垄断”或者正在走向“垄断”的路上。在中国,好在对这样的“垄断”还有一定遏制,而在其他一些国家,这种“垄断”的情况就太严重了。谷歌作为一家全球性的互联网公司一直标榜“中立”,由此遇到争议时也可以得心应手地脱身。鉴于一些政治或经济原因,通常我们不是很容易能够看清事实的真相。
反对政治阴谋——
谁能容许互联网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工具?
利用互联网攻击他国制度,对别国内部事务说三道四,挑拨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矛盾的行径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不得民心的。越南百姓对一些网站挂羊头卖狗肉散布反政府信息表示非常愤慨,认为这不但触犯了法律,也威胁着国家安全,给互联网用户带来消极影响,政府对那些居心叵测的网站决不能手软。去年年底,有报道称Facebook上传和散播反越南信息而被警告,对此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强调,和其他国家一样,越南法律禁止利用互联网进行有伤风化、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这也符合国际人权公约。
互联网在为网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境外敌对势力实施阴谋的阵地。据越南依法审理的几名反国家分子交待,他们利用互联网和境外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并得到外国势力资助。越南计算机故障紧急救援中心负责人表示,互联网正被利用为宣传非健康思想文化和反社会行为的工具,更有甚者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恐怖演习,以某一国家、某一政府作为真实目标,在仿真环境中进行虚拟作战试验。
巴基斯坦战略研究所主任菲扎乌尔·拉赫曼1月26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家商业公司,谷歌在任何国家提供服务都应该尊重所在国的法律。每个国家都有保障本国国民不受负面和低俗信息侵害的权利,其他国家和组织对此干涉是不公平的行为。
一直以来,谷歌作为一家美国公司,始终以西方和美国的价值观标榜自己,从人权和自由的角度寻找说辞,置中国的法律于不顾,从这个意义上说,谷歌很难称得上是一家单纯的商业公司。美国从来不愿意向他国提供免费的午餐,谷歌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除了看准中国的大市场外,提供免费的引擎服务还有其政治上的目的,人们使用其搜索工具的同时,也就把自己的一些信息和活动资料留了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通过这些公司完成了通过通常外交途径不能完成的事情,这是一种隐蔽和间接的行为,背后有美国政府提供支持,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对于有损国家形象,有害国民健康的内容,任何国家都有权加以限制,这完全符合互联网信息方面的国际规则。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