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拉布活点地图界面
近期,线上社交平台色拉布推出新的地理定位分享服务“色拉布活点地图”:通过分享定位形成个人生活的活点地图,结合其他线上表现,好友可知道用户随时随地在哪里、干什么。有关视频发到脸书上后,引发舆论谴责。无独有偶,脸书因为被指控收集用户数据,最近在法国被重罚15万欧元。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线上社交和商业平台无限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认知距离,放大了日常活动轨迹,在促进互联互通的同时也埋下“隐私泄露”的隐患。
威胁无处不在
“脸书本应是安全的空间,可现在‘外来因素’正在入侵。”一名19岁的用户对于“脸书再次陷入隐私风波”一事评论道。7月,《澳洲人报》披露出脸书通过监控线上表现来界定640万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青少年的情感状态,然后提供给广告商,使其利用数据给那些情绪不稳定的用户精准推送广告。“听起来就像是脸书在给我们下精神疾病的诊断书,实在太可笑了。”这是网民个人隐私遭受网络消极因素的干扰而被迫“裸奔”的新例证。当前,互联网行业朝着运行更高速、覆盖更全面、延伸更遥远的方向发展,个人隐私安全面临着巨大威胁。
首先是“大数据”因素。随着互联网服务分层细化、跨平台授权,“一个平台一个账号”的情况正在改变。苹果手机拍的生活照,微博主页上关注的用户分组,“淘宝”收藏夹和购物车里存放的商品链接……这些带有“个人特征”的信息碎片正汇聚成细致全面的大数据信息集,可以轻而易举地构建网民个体画像。同时,各种存储信息平台风险凸显。近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披露了一些具有麦克风、摄像头等功能的联网玩具,通过与儿童对话,把儿童姓名、学校、好恶等信息保存在生产厂家的云端存储平台上,让儿童隐私一览无遗。
其次是“客户端”因素。从个体微观看,360奇虎科技的数据分析显示,手机是个人信息重要的泄密端口。近几年,手机客户端后台不合理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侵犯隐私权的现象频出,例如,有的电商网站、快递公司等企业内鬼倒卖客户信息,还有钓鱼软件和病毒软件等恶意程序窃取个人隐私。
安全漏洞太多
当前,网上“留痕”的个人信息采集模式无处不在,个人隐私被泄露、被滥用已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缘何如此?
根本原因是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开发的利益驱使不法之徒肆无忌惮地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围绕个人信息的产业链包括获取、存储、贩卖、使用等一系列环节,但其最终诉求是商业推销和金融诈骗。”上海市人大代表钱翊樑指出。
同时,互联网企业对用户信息隐私疏于保护。近日,《南方都市报》与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1000家常用网站、手机应用的用户信息保护政策透明度排名。在参与测评的1000家平台中,超过50%的平台评分为“低”级别,其中,有157家平台不提供隐私保护政策;这些平台按照行业划分,社交交友类平台测评平均得分领先,旅游交通类垫底。
此外,个人隐私保护呈现弱势还与网民的“隐私风险安全意识”较低有关。一个生日密码应用于所有账号、见到无线网络就连接、受优惠和促销诱惑不断授权给新的网络程序来读取个人信息等现象十分常见。
“止泄”刻不容缓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既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网络安全维护的重头戏,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要打赢“个人隐私保卫战”,需要多方用力、立体防护;从法律上给予原则保障,在行业内追求自律,在理念上提高网民安全意识。
近年来,国家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方面的顶层设计,从法律法规上为个人隐私“保驾护航”。今年6月1日起,《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两高”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同时正式生效。其中,《网络安全法》明确网络信息安全的责任主体,确立了“谁收集,谁负责”的基本原则,进一步细化了保护个人信息的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两高司法解释”则进一步明晰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划定范围、非法提供标准以及侵犯、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如何定罪量刑等问题。专家指出,要让法规落地,必须重点打击推销和诈骗行为。遏制了这些不法行为,依附于其上的信息窃取与贩卖会自然消亡。
不仅如此,针对互联网监管盲区,要建立第三方监督检查机制,或通过互联网行业组织进行行业自律。
而对于互联网用户而言,则应主动学习网络安全基本知识,提高隐私泄露防范意识,改变不良的上网习惯,这是保护个人隐私的切实之策。例如,可以对个人信息作匿名化处置,谨慎使用指纹、声音、虹膜等生物识别方式。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