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新生报到后留影。
近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大树乡乔鲁村妥牙沟社的东乡族妥秀英(左二)到西北师范大学报到,她是妥牙沟社的第一个女大学生。
金秋九月,中国各地高校校园重现欢声笑语。在“老生”阔别多时、重返校园的同时,经历了高考延期的2020级新生,也怀揣梦想步入大学。
通过“大考”、如期“上新”。新学期的高校校园中,充满着积蓄已久的青春力量。
智慧校园新体验
新技术的应用,让大学生活更智慧。
过去繁琐的“报到”和“验证”环节,如今越来越便捷。在复旦大学的“刷脸报到”处,新生只需将身份证放置在人脸识别设备上,扫描面部信息即可完成身份验证和入校报到。上海交通大学的新生则可在校内打开学校自主研发的手机App,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活体验证技术的双重保障,完成身份核验,正式成为上海交大的一员。据了解,从今年开始,上海交通大学已将教务、财务、宿管等多个部门、多项新生相关业务转至线上。
卸下行囊、奔赴宿舍,也有黑科技的助力。在同济大学部分校区,无人车穿梭在从校门口到宿舍楼的道路上。新生只需在入校门口处登记并领取号码牌,就能在终点取行李。无人车虽小,但“脑、眼、手、腿”并用,科技含量满满——通过“大脑”,实现自动驾驶和智能运算;利用“慧眼”,进行全景探测和雷达覆盖;“手脚”并用,既有模块定制和智能交互,更可安全行驶。
基于5G网络的覆盖,不少智能机器人出现在新学期的大学校园中,承担起安保、防疫等多种职责。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云端智能安保机器人“小旦”与新生面对面。据介绍,“小旦”配有5路摄像头及多种环境监测传感器,可以全方位视频监控和监测校园环境。在防疫上,“小旦”还会对路上的学生进行红外测温,为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小旦”还能自动识别学生是否佩戴口罩,并及时提醒。
从饮食、快递到交通、教学,科技的助力让校园生活多了些便利和安全。在上海交通大学,科技的应用就为学生们构建了系统的应用场景。
在校内等车时,手机上的智慧交通服务全面覆盖校园巴士、地铁站接驳公交、校区间通勤班车等路线,可实时显示车辆动态、识别最近站点和到站时间,避免人流拥挤。
就餐前,只要查看“食堂就餐指数”,就可以知晓各食堂总座位数与当前就餐人数。系统还会按餐厅空闲状况排序,每隔10秒自动刷新,为师生按时、错峰就餐提供指引。
如果因疫情无法返校,“教室教学+在线直播”的授课方式可以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暑假期间,上海交大将400间教室建设为直播教室,并开发了课堂教学在线直播系统,实现本科教学楼全覆盖。在线直播可显示教师讲课画面和PPT画面两路视频,计划支持校内2000人同时在线、校外2000人同时在线观看。
大学校长新寄语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和前所未有的高考延期……面对这一群特殊的大学新生,各大高校校长纷纷在开学“第一课”送上祝福和寄语。
“他们年轻、充满朝气,获取知识的手段比我们强多了。”刚刚获得“人民英雄”称号的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苦难和逆境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这是对逆境非常好的诠释。”张伯礼说,希望学生在疫情下照顾好自己的同时,也要认真担负起当前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把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作为自己的基本功,夯实一生发展的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也在开学典礼的致辞中谈到了顺境和逆境的话题。“顺境逆境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顺境时,铆足干劲,乘势而上。逆境时,受挫不馁,迎难而上。”林忠钦以钱学森的人生经历为例鼓舞学子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这应该成为当代交大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你们最鲜明的追求、最无悔的选择。”林忠钦说。
“克服疫情难关,决胜高考大关,彰显了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不凡自我,交出了不负青春、不负梦想的满意答卷。”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这样评价2020级本科新生。作为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专家,吴朝晖提出,希望新生们在“虚实互动的新空间”中学会自主学习。
“你们需要在学校课堂教育、慕课教学、移动学习、网络平台的创新互动中,不断强化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建构,加快形成广博深厚的知识结构、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让宽厚的知识为未来奠基。”吴朝晖说道。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同样谈到了技术发展对教育和学习的影响。“第四次工业革命扑面而来,新技术发展之快超出想象,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更为便捷。全世界的高等教育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都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跟不上节奏,就会被时代所淘汰。”王树国认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会诞生新型的大学形态,而西安交通大学希望成为这个新型大学形态的引领者。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科技引领和支撑未来。必须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说,未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科技、健康、能源等种种挑战,除了需要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样需要文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需要人文精神的关照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和维护。
与众不同新学生
疫情期间,来自河南淅川的全杰通成为了“网红”。为了上网课到屋顶“蹭网”的他,通过努力考出高分,并被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特别表扬介绍了这位“蹭网学霸”。
“全杰通同学家里没有安装宽带,疫情期间,他每天清晨5点,准时搬上小板凳,独自一人爬上屋顶,连接房东家的WiFi,用家里唯一的一部手机学习。”
今年高考前后,像全杰通这样引发关注的新生还有不少。此前,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选择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不少人为其选择“冷门”专业感到遗憾,但她的理想与坚持得到了整个“考古圈”和更多人的力挺。
这几天,钟芳蓉已经走进了北大校园。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说,考古可以帮助找到中国文化的源头,对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都能起到很大作用。无论学生毕业后是否从事考古业,这段学习生涯都能为人生路奠基。
中国女排队长朱婷,也在今年成为了一名大学“新生”——新学期,她将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朱婷说,自己对历史很感兴趣,希望能丰富自己,在不耽误训练的前提下力争在课业上也能达标。
在曾经的抗疫主战场武汉,安徽援汉医疗队队员姚玉学带着儿子姚可重返故地,在武汉大学门前留下一张合影。
6个月前,在入驻武汉的前一夜,姚玉学写下一封近2000字的家书寄语即将高考的儿子:“我在这里等你,希望你能更加刻苦考到武汉来。听说武大的樱花很美,我想等你来,带着我在武大的校园里闲庭信步,自由呼吸。”而今,姚玉学的愿望实现了。
这样的故事不止姚玉学一例。湖南医生蒋铁建今年年初曾在武汉的重症病房奋战近2个月。几天前,他带着考上了武汉大学的儿子再次来到武汉,最大的感觉是人很多、车很堵,生机与活力又回到了这座英雄的城市。
“武汉抗疫逆行,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孩子。可谓一次援鄂行,一生武汉情。”蒋铁建说。
链 接
“新生专车”
助力开学季
当前正是高校开学季,高德打车、风韵出行、悦行出行、快客出行等多家网约车平台,在武汉、广州、长沙、南昌、深圳、苏州等6个城市,启动了“你好新生”公益活动,在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设立“新生专车”乘车点,免费接送大学新生。新生凭借高校录取通知书,即可免费乘坐。
大学新生通常是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对于市内交通并不了解,加之随身携带较多行李,常会在去往学校时遭遇各种不便,“新生专车”希望帮助新生解决报到路上的不便。
此外,高德打车还为非新生的返校生准备了100元出行消费券,帮助学生返校。出行消费券可在相应的服务处领取,即时使用。
原标题:一样的迎新季,不一样的故事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