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的小车有能量吗?”居敬小学科学教师蒋超龙对着教室环视了一周,又将目光投向显示屏,最后他邀请了班溪小学的学生来交流想法……原来,该校正通过“互联网+”技术,与近30公里以外的班溪小学开展同步课堂科学研讨活动。
自2019年结对以来,居敬小学和班溪小学通过同步课堂、教师网络研修等方式,开展“教学分享”“学科活动”“科研工作坊”等活动120余次,有效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
在浙江宁波奉化,像“居敬-班溪”这样基于“互联网+”的城乡教育共同体还有很多,通过“三个协同”,即线上线下协同、资源协同、研修协同,实现了城乡学生课堂共享、城乡教师研修同步、城乡学校集群发展,全面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再升级,让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
一是双线协同,线上线下互动。“这次课堂文化节我们既面向结对学校同步直播,还邀请了白杜小学30名师生到我校参加现场活动。”岳林中心小学教学副校长江伟东说,奉化区积极倡导线上线下互动模式,依托首都师范大学,开展“靠谱COP”项目双线研究。基于教育大数据,打造智慧校园,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线上线下精准教学,重视教学流程再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互联网思维重塑学校教育生态。
二是资源协同,随时随地共享。正当南浦小学的陈秋艳老师为一节《古人谈读书》的课件与拓展资源所烦恼的时候,她从支援校新城实验小学的课堂资源库找到了相关资料。据悉,奉化区各帮扶学校间,均建立共同体教育资源库,共享课程、活动、试卷等资源,还通过数字图书馆、名师工作室、资源中心、考试资源库、名师授课(教研)活动等平台,供帮扶学校教师在线阅览学习,加深对帮扶学科的理解和延展,实现学校间资源动态实时共享。
三是研修协同,课内课外融合。“老师,上次听了您的课收获很大。这次是想请教请教您,这个知识点该怎么讲学生才能理解?”莼湖中学的陈老师通过互联网向锦屏中学的一位名师发起了提问,双方马上进行了一次教学研讨。这是陈老师第三次通过网络向结对学校的名师进行请教。在“互联网+”背景下,奉化区帮扶模式构建以信息技术与研修研究融合的“共享课堂”为主线,将优质师资、优质课题、优质活动做好输出输入,做到远程平台、网络课程、个性研修“三位一体”,提高帮扶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截至目前,奉化区筹集装备资金100多万,新建、改建录播教室14间,结对学校14所,已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开展城乡同步课堂390次,参与师生数13874人次;开展教师网络研修282次,参与师生数4168人次,实现全区城乡教育零距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董春丽)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